拍鞋網董事長汪建聰:合作代銷實現零庫存

拍鞋網董事長汪建聰
【-精英專訪】汪建聰語錄:電商的春天剛剛開始,寒冬論是片面的。前兩年,電商火得不像話,但都是拿錢砸出來的,虧本經營是常態。做得越大,虧得越多,任誰都受不了,肯定要回歸理性。
在國內的電商行業,“寒冬論”成為今年的一個關鍵詞。而3月底,則獲得超千萬美元的投資,成為福建省內第一家獲得風投的電商企業。“電子商務的本質,還是要具有造血的功能。過去的十年里,我都致力于打造穩定高效的供應鏈,這在業內絕對是獨到的。”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拍鞋網(福建)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汪建聰對獲得國際投行認可的解釋,也在啟發著本土電商和制造業的融合。
整合產業優勢
實際上,拍鞋網在業內的知名度并不高,因為整個泉州的電子商務產業在國內也很難排上號。“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泉州的潛力很小,相反整個市場非常大。”泉州市電子商務中心負責人蘇凱樂告訴記者,根據阿里巴巴研究中心發布的《》顯示,在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網商發展指數排名中,泉州排第16位,居福建省首位,是全省最大的網絡零售聚集區和網貨供應地。
據有關方面測算,全市2011年電子商務交易總額可達482.53億元,其中網絡零售總額可達72.38億元,同比增長37.6%。不過頗為讓泉州電商企業遺憾和振奮的,是這個蛋糕的制作者,往往是全國知名的第三方平臺。
近日,由泉州市政府主辦的2012年中國鞋服行業電子商務峰會上,如何利用電子商務平臺,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和品牌企業二次創業,將成為重要議題。
賣力推廣的背后,是鞋服銷售的困難和電商企業的缺失。泉州市經貿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在泉州范圍內,電商的起步并不晚,但依然存在規模小、品牌弱、影響力上不去等困難,這也是政府要大力扶持的重要原因之一。
依托泉州的鞋服產業,從電商的劃分來看,目前較為受關注的是B2B模式的環球鞋網、B2C模式的拍鞋網。但這兩個代表并不是孤立的,環球鞋網有并行的B2C淘鞋網、拍鞋網有并行的B2B,只不過主業有所不同。“作為主管部門,當然不會只關注少數行業,還包括茶、瓷器、工藝品、箱包等,但鞋服的量無疑最大,也是最有潛力的。”上述負責人介紹,能夠整合到什么樣的程度,決定了能分到多大的蛋糕。
“草根的力量,往往是最有活力的。”數度面臨搬遷難題的幸福鞋街,實際上已經建立另一個大本營,整個批發市場有將近400家商戶,全都有做網上銷售;哪怕是之前竭力反對的老店主,也新請了員工在淘寶上開店,每家店一天通過網上批發出去的鞋子,500雙只是一個小數目。蘇凱樂分析,這種生命力當然是頑強的,但并沒有辦法起到整合資源的作用,過于分散導致無法形成真正的集群力量、規模效應。
亟待新政策
盡管市場讓人眼饞,但本地電商企業卻只能望洋興嘆,自身實力的不足,希望能夠得到政策上的扶持,而主管部門也在做一些努力的嘗試。
去年9月22日,泉州電子商務產業基地舉行啟動儀式,這是福建省第二個、泉州首個電商基地,當天首批44家企業簽約入駐。在規劃當中,基地由8幢舊工業廠房改造而成,總建筑面積4萬平方米,采用訂單式開發、出租模式進行建設,可以容納300家企業入駐,并能夠享受到場地租金和稅收補貼等優惠;所提供的一站式服務,面向軟件開發、信息服務、網絡營銷、工業設計和物流配送等現代化服務業企業。
不過,規劃總是要經受現實的考驗,尤其是對于沒有太多資金的企業而言。據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電商企業負責人介紹,之所以最終決定放棄入駐,還是在于扶持政策的落實方面,例如場地租金,要享受到50%優惠,繳納的周期特別長,在單位租金偏高的情況下,規模較大的電商對場地面積要求也高,從資金鏈、性價比等方面考慮,并不劃算。
稅收補貼,一開始被寄予厚望,但也有難言之隱。
“每一家電商企業,都希望能夠得到扶持,因為目前實在太弱了,經不起風浪。”上述人士直言,資金的瓶頸,是中小企業的難題;電商企業試圖通過銷售方式的變革化解,從中獲取一定的利潤,但自身同樣逃不開資金的瓶頸,“扶持政策要擊中要點,就在于降低電商企業的稅費。”
□對話
電商的春天剛開始
記者:很多人非常想知道的是,你們憑什么拿到這筆投資?為什么是兩家投行聯合出手?
汪建聰:我們在福建省內是第一家拿到這么大一筆投資的,在全國范圍內則是今年的第一家。也就是說,之前已經有同行拿到過風投,額度都挺高的,這是整個電商行業的共性;拍鞋網的特殊之處,除了緊靠晉江鞋服產業基地,有地域優勢之外,還有就是多年來著重打造的供應鏈體系。
至于有兩家投行同時進入,一方面是在尋找的過程中積累的,另一方面是兩家投行都對我們公司感興趣,這從另一個側面印證我們的吸引力。
記者:根據投行現場負責人的說法,他們對拍鞋網“獨特的商業模式”有信心。
汪建聰:“電子商務”應該拆開來分析,“電子”是現代信息流,“商務”是傳統貿易。可以這么說,目前我們的運轉良好,但在業內并不出名,因為我們從2007年開始,重心一直都放在“商務”方面,在這之前更是有十年的積累,跟很多本地的都建立了良好的業務關系,所以我們能夠采取合作代銷的模式,走輕資產路線,幾乎是零庫存。因為我們的后臺,跟很多鞋企是可以直接關聯的,也就是說我們這邊一接到單子,合作企業就馬上能夠備貨,并在第一時間發貨。這跟很多B2C網站的現金采購截然不同,在銷售方面我們幾乎沒有資金壓力。
記者:你們打算怎么花這筆錢?
汪建聰:我們的品牌度還不夠,應該會花一部分錢在推廣上,但絕對不會大把燒錢進行廣告投放;我們的硬件和軟件也有待升級,以便進一步推動跟合作企業的無縫對接;還有就是我們要在溫州、廣州、成都這三個地方建分倉,這也需要一大筆錢。
記者:一旦建立分倉,會不會與你們之前的輕資產模式起沖突?
汪建聰:這樣做的目的是更加貼近消費者,能夠在更短的時間里將貨物送到。
對于分倉,主要用于臨時存儲一些熱銷的產品、節日促銷的主力產品,是在銷售旺季的一種補充方式,不會代替目前的倉儲物流合作模式。公司肯定是要拿出一部分現金采購的,但會嚴格控制比例,按照測算的最低限,保證在熱賣時間段銷售完畢。
記者:有一種說法,電商的寒冬來了,你是怎么看的?
汪建聰:恰恰相反,我認為電商的春天剛剛開始,寒冬論是片面的。前兩年,電商確實很火,火得不像話、火得超出想象,但要看到這些電商在短時間里崛起,都是拿錢砸出來的,虧本經營是常態。做得越大,虧得越多,任誰都受不了,肯定要回歸理性。
電商的本質應該是“造血”,不僅要幫助合作企業擴大銷售,自身更需要造血的功能。可以跟你說一個數據,前兩年風風火火的品牌,現在都爆出虧錢,至少有30%的庫存堆著;我們一點都不出名,但是毛利有25%,2010年的純利有3%,賺得少總比虧錢好。
記者: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電商就沒有挑戰。
汪建聰:是做分銷商,還是做渠道商?我們的目標當然是后者,核心是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在堅持輕資產的同時,我提出“三高”理論,即高品質的供應商、高性價比的產品、高效貼心的服務。因為我們身處其中,了解這個行業,不是單純地開網店。
記者:眼下很多企業都面臨著消化庫存,對于電商的作用,你怎么看?
汪建聰:電商平臺將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因為進入互聯網之后,就是一個全國的銷售網絡;對于中小企業而言,也是性價比最高的渠道,售價低,成本更低。對于消化庫存,還必須考慮到維護品牌,因此增加用戶體驗、擴大品牌宣傳是必須的,例如我們推出的“一元起拍”,并沒有長期做促銷,但同樣一件產品,所有參與競拍的人,都會留下印象。
□人物印象
老船長
在汪建聰的公司,幾百號員工都知道他的外號——“老船長”,這個外號一度在公眾場合讓他有點郁悶,摸了摸臉,“有這么老嗎?沒啥皺紋啊!”緊接著是一個憨厚至極的淺笑。
沉穩,不急不躁,看得遠且準。這個評價來自于汪的助手,除了第一印象,還有路演前,對于助手感慨是不是融資晚了,汪建聰的回答是“先等一等,這么多人拿到錢,肯定會燒出問題”;路演開始后,不管是哪一次被拒絕,汪的總結話題一直都是“拿到錢之后要干什么”。
所謂電商,最簡單的理解就是通過網絡賣東西。汪建聰長期從事商貿領域,他十分清楚這些產品是怎么生產出來的,成品出爐的前后都需要解決什么問題,所以他看準了代銷的商機:一方面是他能把握住盈利的臨界點,另一方面是長期的交往讓企業對他放心,合作雙方都有錢賺。
拿到融資的汪建聰,將開始跟全國的同行同場競技,更需要拿出老船長的素養,掌好舵以避開電商激流之下的暗礁。(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