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面具"的意大利高仿鞋品如何謝幕?

【-行業新聞】關于意大利來華打假事件已經進入尾聲階段。對此,一些品牌則主動向意大利知識產權部承認,是為了賣高價并增加銷量才冠上“來自意大利”的名號,而另一些品牌對偽造品牌來源拒不承認。這更加促使海外專家要將真相告訴中國消費者。
那么,目前大部分被認定為偽意大利品牌的企業根本未在意大利注冊,那是否可以認為只要在意大利注冊就可以說是意大利品牌了呢?
除了真正從意大利本土出口的品牌,其他國家的品牌即使在意大利注冊也不能稱其為意大利。”意大利品牌”這幾個字眼具有很強的來源地暗示,并不是簡單地注冊過商標、公司,或由一個意大利設計師參與了設計,甚至引用、捏造一個意大利文化故事,就可以獲得這樣的稱謂。比如沒有任何意大利資本注入,也并非在意大利生產,因此不能稱之為意大利品牌。
其實,很多國際品牌的產品為中國生產,因此消費者在國內市場看到號稱來自國外的品牌并不感到稀奇,而一些品牌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在宣傳用語中故意模糊概念搖身一變成為“偽國際品牌”。
比如,意大利知識產權部是在2010年8月底正式運作的,初衷并不是尋找偽意大利品牌,而是幫助意大利企業了解中國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法規以及該體系的運作模式,以促進他們在華的發展。發現并調查這些偽意大利品牌是偶然的,并非全部。
“我是在走訪北京市場的意大利企業時,偶然發現有一些自稱為源自意大利的品牌不太對勁。作為意大利人我可以‘嗅’出這些品牌不一樣的地方,但是也不能百分百肯定,可是當我再問及具體內容時,他們閃爍其詞,更加令人生疑。” 一名意大利鞋商說到。
“事實上,這件事對意大利的影響并不是很大,并沒有意大利企業的利益受到損害,當然濫用意大利相關標志、文化故事會對意大利國家及意大利制造的形象造成影響,但這件事真正的受害者是中國消費者,他們花費非常高的價格買到的卻并非正宗的意大利產品。我并不是指偽意大利品牌的產品質量不好,事實上中國的是很不錯的,但是不管產品質量如何,企業必須對消費者坦誠相待,必須說實話,對自己的誠信、信譽負責。”
中國消費者有權獲得真實的信息。偽國際品牌事件最好的結果就是找到一個讓中國消費者滿意的解決辦法,維護中國消費市場秩序。(-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