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爺車總經理戴金龍:全世界都在走高端路線
【-精英專訪】不可否認溫州人是最會做生意的中國人,第一代溫商那種白手起家、吃苦耐勞、敢想敢拼的精神早已成為商界佳話,但懂得做生意的人未必都能清楚說明白他的買賣大綱,不是他不想說,只是他們更擅長的是實打實干,而不是用嘴皮子練出個看似邏輯清楚的生意經。的總經理戴金龍就是這樣一個地道的實干型溫商,也是鞋業的專家。
相比坐著夸夸其談地說他賣的鞋有多好,戴金龍更喜歡到展示區拿著鞋一板一眼得講解鞋的好壞該怎么判斷。從原材料到做工打板,這個行家只需一摸一看便知明細。關于戴金龍帶領的品牌,有些錯綜復雜的故事關系需要一一道來。
“老爺車”這個品牌歸屬于意大利集團,廣州鞋業是意大利KKGG集團唯一授權使用“老爺車”商標并在中國進行生產加工和貿易的公司,而廣州康潮鞋業是歸屬于集團但獨立經營的子公司。“老爺車”這個品牌早在10年前就以其精致的老爺車形象的logo展現在中國消費者面前,依靠其高質平價的口碑迅速打開了它全球營銷網絡中的中國大陸市場,然而各種OEM貼牌加工出來的一批批盜用商標且質量不過關的產品,使其聲譽受損,漸漸地,它被以壓低的價格走入中低端市場,并慢慢被過多的競爭者淹蓋。一個品牌要重新翻身并不容易,在這個品牌化的時代,競爭壓力只增未減,所以“老爺車”還是保持著他的低姿態站在二三線市場的陣營里。
直到2011年7月,康潮鞋業再次提出其代理的意大利經典制鞋的理念,隆重地舉行了“老爺車”皮鞋全國訂貨會,把各地的代理商、經銷商、專家聚在一起,推出最新獲授權的商標,并配合這一全新領域推出了新技術“空調呼吸鞋第五代”。10月,KKGG品牌中國第一家專賣店正式落戶溫州,不同于“老爺車”中端的定位,KKGG這一次帶來的是頂級手工量身定制鞋的概念,針對的是名流商賈的高端消費群。從千位數起至上萬元不等的價位,讓不少人眼前一亮,帶著好奇前去一探究竟。這也標志著康潮鞋業對市場戰略定位的調整,一邊,絕不放棄“老爺車”雖低調但相對已穩固的中低端市場,另一邊,正悄然開啟了其進軍頂級高端市場的計劃。
“低端市場的競爭太殘酷了,全世界都在走高端鞋的路線,所以我們要把自己的內部團隊升級,困難肯定會有的,但我們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戴金龍很實在地這樣說。溫州人在中國商業史上立下的一個個奇跡之碑,讓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這兩代人都對他們的前瞻性和魄力深信不疑,而個中的酸甜苦辣也絕不像戴金龍說的那樣簡單輕松。

嘉賓簡介:戴金龍,溫州人,廣州康潮鞋業有限公司以及溫州意倫工貿有限公司總經理。
低端市場就放給別人去做
記者:請你介紹一下“老爺車”這個品牌?
戴金龍:我們品牌是在康奈的時候注冊的,一直到了2005年,康奈在維持現有的消費群基礎上,想擴大高端消費群,就通過意大利公司的關系把老爺車拿出來做高端這一塊,后來專門分出一個部門負責老爺車,現在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公司來經營,集團不參與。我們的品牌主要是做代理意大利鞋品牌的形式,定位在歐式高檔鞋,現在兩種形式都在做,一種是市場化的,另一種是代理品牌,在國內基本以二三線城市為主,目前有將近500個專柜和專賣店,江蘇和山東區域比較多,年銷售額將近2個億。
記者:市面上“老爺車”這個品牌不是獨一無二的,為什么會出現這么多同品牌的情況?對你有什么影響?
戴金龍: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確實有個別打著類似老爺車品牌商標,這的確給我們帶來很大困擾,我們正在開始操作這部分,實行打假活動,原來跟我們定位差不多的老爺車基本都已經消失了,經過數年努力,意大利老爺車品牌已經深深受到了廣大朋友的厚愛。同時,戴金龍先生還提到,已經推出KKGG做為一線戰略品牌,作為市場競爭力,同時把KKGG全部25類都注冊了。
二線品牌和高端市場兩手抓
記者:和KKGG這個品牌的合作是怎么來的?
戴金龍:集團一直有意大利的業務及關系往來,所以我們就很自然地把KKGG拿過來做,今年剛開始。
記者:那么原本的“老爺車”,你說的二線品牌會放棄嗎?
戴金龍:不放棄,還會參與同等價格的競爭,另外再發展高端市場,目標還是把我們的品牌做大做強。
試探性的打開高端商場渠道
記者:高端的價格是怎么定出來的?
戴金龍:我們根據產品的質量、原材料、手工的價值來定,這樣一雙意大利純手工制的鞋成本是很高的,KKGG作為一線戰略品牌,都采用稀有動物皮和精制牛皮精制而成,我們采用高成本底附加值面試消費者,使消費者穿上高貴舒服的底附加值的鞋,從而感受舒適鞋和物有所值價格。
記者:這是品牌更愿意開專賣直營店的原因嗎?
戴金龍: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當然走高端路線的品牌還是想進高端商場,這需要前期把品牌做出來成熟了之后才能做。我們研究兩條路走,“老爺車”進入二三類中高檔商場,進高端商場打現在這個KKGG品牌,值就進去。其實有些國際一線品牌就是這樣包過來給我做,他們自己管理,我們接下來也想效仿走這條路。
記者:那么你的新品牌定位有變化了,還能用原來的渠道嗎?怎么打開新渠道?
戴金龍:我們已經在試探,明年就要進入了,我們不單是要自己去打開渠道,而且要自己管理。不求開的店多,開精的,中國就只要幾個店,比如北京的大商場,上海恒隆,溫州,就只要幾家。我不擔心說這個鞋今年賣不掉,因為明年照樣賣得到,絕不打折處理,因為中國有這樣一個高端消費群,他們會了解這個鞋很久以前就是這個樣子的,買的是經典,不是潮流時尚。當然現在在全國做生意的資源不能浪費,自己現有的老爺車品牌在用,而做意大利KKGG這個概念會有所不同,注重在鞋的服務。
溫州人能接受才考慮打入全國
記者:既然是傳統的意大利手工藝,你怎么制作?這個手工藝從何而來?
戴金龍:還是用中國的工人,技術是意大利品牌方提供。其實我們以前也有這個工藝,只不過做得沒他們深入,然后我們把意大利的技術人員請過來幫我們做培訓做改進。他們的工藝和我們做鞋的方法是一樣的,只是它們更精細更深入。意大利的手工藝制鞋技術是全球聞名的。而且我們還有價格優勢,所以我不擔心競爭的問題。
記者:溫州已經有這么多的,而你現在推出這個高端的品牌還是從溫州開始,為什么?
戴金龍:最早溫州就是做鞋,溫州鞋企多鞋也多,每個人都跟鞋有關系,對鞋的認識多,鞋的好壞一拿在手上一看就知道。所以我們把試營業店先開在溫州,現在來買的消費者也都是正宗的溫州人,他們懂,溫州人能接受我們才進入全國市場。我們這個價格在溫州市開專賣店的來說算是高的,只要每天過來看的人不少就是成功的。
記者:既然是針對高端,為什么不進入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
戴金龍:這個市場要培養一批真正好的人才才能進去,我們接下里的目標就是進入一線市場,他們對產品比較講究,要求比較高,現在我們有一個專賣店在溫州在試運營了,接下來就進入北京,上海這些市場。
溫州鞋企的品牌意識比服裝強
記者:你的公司名稱是廣州康潮鞋業,但公司在溫州,這兩個地方怎么分工?為什么是在廣州注冊的鞋業公司?
戴金龍:溫州這里主要負責貿易,而開發、時尚信息發布都在廣州,包括老爺車也是這樣運營。
記者:為什么溫州會出產這么多鞋企?它有什么特別之處?
戴金龍:在計劃經濟形成之前溫州就一直做鞋,到改革開放溫州做鞋一直是很好的,以前溫州每個街道都有鞋廠,現在開鞋廠的老板的父親一輩都是做鞋出身的,90年代溫州鞋走出去了,形成了最活躍的鞋基地,這些鞋廠發展以走量為主,個別企業開始思考創品牌,溫州鞋企的品牌的意識比服裝強,而且形成了企業競爭,有競爭就有進步,必須要應對開放的市場,迎合國際流行,包括新材料的開發都要掌握,所以必須在研發上加強。
記者:你最大的競爭壓力來自哪個部分?
戴金龍:設計和開發。我們不缺人才,關鍵是怎么利用好這些人,他的理念靈感從何而來,這個很重要。國外請來的設計師還是會有水土不服的問題。
這不再是靠吃苦耐勞就行的時代
記者:你覺得什么是溫州人的精神?
戴金龍:善于腦力開發,找出新賣點,單單吃苦耐勞是不行了。
記者:這種敢于創新的精神怎么通過品牌來體現?
戴金龍:低端市場的競爭太殘酷了,全世界都在走高端鞋的路線,所以我們把自己的內部團隊升級,增加專業人才。
記者:你想做出一個什么樣的品牌?
戴金龍:現在還不好說,能在中國站住腳就可以了,我們會根據市場的需要再擴大,不是盲目的擴大。困難肯定會有的,比如銷量等等,這些我們都做好了心理準備。
記者:工作之余你做什么?
戴金龍:喝茶,旅游,去西北,有時候去內蒙,最近準備去麗江自駕游,幾個朋友一起去,休閑之旅。
記者:最近在看什么書?
戴金龍:一般看一些時尚的雜志,也要看意大利的資料,更新一些信息。
記者:你有最佩服的人是?
戴金龍:FERRAGAMO,他制鞋的工藝是最好的。
記者:在這個行業做了多少年了?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戴金龍:30多年了,收獲了對藝術、對時尚的感覺,和對鞋從里到外的了解。(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