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貨販售機入駐鞋服終端市場引觀望

【-行業新聞】這種網貨販售機是泉州一家電商公司引進的。該公司自稱,將在全省范圍內的超市、商店全面推廣這款販售機。“淘寶有線下代工店,網購平臺為什么不能開進社區?我們采用的是NAP(Network And Physical)‘網絡與實體結合’技術,目標是在泉州市場投放上千臺智能終端機,幫助更多市民與中小企業以更方便、更快速的方式進入數字時代,消除網絡帶來的數字鴻溝,改變未來的消費方式。”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蘇先生說。
據介紹,這款販售機具備觸摸操作、人機對話、紅外掃描、二維碼掃描、金融支付、視頻語音傳輸等多種功能。不過,在實際操作時,記者發現里面的商品并不多。
“系統還未完善,到時候全面推廣時我們會與水利部門、電力部門、金融部門合作,實現上述功能,這款機器有直接對話的功能,市民在商店里想買什么,直接跟機器說,然后我們再通過網絡系統將市民要的貨物送到商店里,市民直接來取,貨款直接交給商店。”相關負責人說,如此一來,市民在家門口的商店里就能輕易地實現交費、網購的需求,讓“百貨店”為“萬貨店”。
“便利店不僅賣日用品,還能賣服裝和鞋,你相信嗎?”該負責人說,引入販售機后,等于是在傳統的銷售網點上增加了數十萬款產品,同時增加了網店銷售和呼叫中心銷售兩種銷售方式,把實體小店鋪變成了空間大賣場,把網絡購物和實體產業結合起來。
目前網購群體主要集中在“80后”、“90后”,網購區域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互聯網行業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中老年人、不發達地區的人群同樣有網購需求,只是渠道的單一性制約了購買力。在中國,許多二、三線城市的偏僻地段沒有完善的上網環境,流動人群在戶外時很難進行網購,中老年人購物求物美價廉卻不懂電腦操作,更不會使用網銀支付寶——他們均被擋在網購的大門之外。
另外,當前網購市場發展不甚完善,缺乏有效的監管,虛假偽劣產品與釣魚網站的泛濫也讓網民對互聯網缺乏信任。
“我們希望把社區里的中老年群體變成網購主體。在配備販售機的便利店里,用戶只要能夠識字,即使沒有電腦、沒有網購經驗,沒有網銀和支付寶,也可以在機器上購物,便利店是付款終端和物流終端。販售機有傳統店鋪做擔保,在技術上設置多重保障,避免了釣魚網站的入侵。
織一個鞋服一體化城市超市網絡
據稱,該項技術源于深圳,去年底已經在深圳等地先行試水,今年他們公司的目標是全國市場。
NAP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線上的應用,一部分是線下的應用。線上形成“比、學、趕、幫、超”五大產品系列,方便消費者進行商品比較、學習經驗、參加團購與秒殺活動,并及時獲悉降價產品信息。線下模式的宣傳平臺有效解決了網絡宣傳推廣問題;支付平臺既可保證消費安全,又不改變消費習慣。同時,線下建設誠信系統,由社區店做擔保,讓消費者更加放心地到網貨販售機上購物;建設物流體系,讓社區店作為中轉倉,完善了貨物運轉的中間環節,可讓更多的消費者享受到快捷服務,同時也大大降低了商品的物流成本。線下終端設備采用的是開放式的模式,讓更多的公司可以參與這個平臺的應用(例如,招聘網站可在這個平臺上開發招聘宣傳平臺,彩票服務提供商、機票代理商、房屋中介等其他業務都可以很好地利用這個平臺)。
對于網貨販售機的未來,該公司表示,終端機進社區店僅僅是一個起點,在遠景規劃上,他們將借此打造出一個城市超市網絡。
城市超市是配合該公司區域化擴張的戰略構想,以某一城市為服務區域,提供以食品為主,日化、日雜、針紡、小家電等為輔的民生用品,提倡省時、省力、省心及“即日達”配送服務的組合型網貨產品。在此基礎上,城市超市還將以最快速度開通“品牌特賣”與“海外購”,并與大型網頁游戲運營商合作,推出“模擬社區”產品。此外,該項目還要開通“品牌商城”,實現與供應商共同運作的目的,打造出全國知名的綜合性生活、購物平臺。
聲音
【叫好】家門口的網絡超市
“便利店不僅賣日用品,還能賣服裝和彩電,如果真能這樣還是挺有吸引力的。”林偉目前是一家進口食品店的負責人,他得知這項技術后表示很感興趣。他認為,最吸引他的是這款機器放在店里后,不但能夠增加店里的“人手”,而且還有額外的收益。在他看來,這款販售機進店,每項交易他都能從中獲取一定的收益。
“看到網絡營銷的力量這么強大,其實我們也一直都很想涉足,但是考慮到公司比較小,而且人力與財力也不足,所以一直還只是想想而已。”許先生是小茶企的負責人,他對這種全新的經營模式感興趣。
“如果真能像宣傳所說的那樣便利,倒也不錯。”市民陳先生說,他父母今年都已經60多歲了,父親現在迷上了網購,天天占著電腦敲敲打打,母親卻不喜歡上網,但是也同樣喜歡購買網上便宜的產品。如果這樣的販售機能夠進入社區,她母親就能輕松地在家門口實現網購,何樂而不為呢?
有市場人士稱,京東的快速崛起已經證明,制造商擋不住網購平臺低價銷貨的誘惑——“低價網購平臺+遍地開花的實體店”,將是電子商務開創美好未來的工具。
【吐槽】市場條件還不成熟
“總體上感覺目前的市場是不成熟的。”淼晟電子商務公司副總陳錢認為,這個模式想在泉州或者是福建地區得到推廣,可能還是需要歷經比較長的時間,不可能短時間內取得成效。
“想法是好的,但是這項業務要涉及的面太廣,專業面不成熟。沒有啟動聯盟機制或專業的業務外包分化,一兩年內做起來不大可能。”他說,目前消費市場是大,但是從實際上來說,線上、線下互通的共有部分也就7%左右,想從這7%的份額里開發線下到線上的融合業務,整體的市場份額能占多少還很難說。再者,還要回歸到人的消費習慣上,因為這樣的融合本質上就是改變人們既有的消費習慣,但習慣的轉變是需要時間的。
泉州電子商業協會汪會長對此也不看好,他認為網貨販售機的模式還是太過復雜,不利于宣傳和消費者的實際使用。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操作要便利,但是現在這部機器還無法達到商家承諾的種種效果。
從事鞋批發的張小姐現場看到了這臺販售機后,對于這個新業務,她也持懷疑的態度。她認為,就拿水電費交納這塊業務來說,目前相關部門都已經與各個銀行合作了,是否有必要、有可能與新的終端結合,真的不好說。其次,網絡產品的優勢就在于低價,但是如果多了社區店這個環節,利潤就要再分流一部分出去,那網上的同類產品自然就失去了競爭力。第三,想要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話,商鋪的成交量一定要大,可是一旦市民來購買的東西多了,小商鋪又能否承受得了后續的服務呢?
【疑惑】復雜流程怎么整合
“這個模式能否運作成功,還要經過多重考驗,包括管理、支付、物流配送、售后、廠商分成等環節的整合。”業內人士說。
“盡管零售商都知道電子商務是一條不得不走的路,但兩者融合并不容易。”有互聯網行業人士說,開辟網絡零售業務相當于增開了一個獨立公司,其前期技術、營銷、后期營運服務等投入相當大;部分習慣網購的顧客正在形成線下看貨、線上采購、三家比價的消費模式,對于線下門店有一定沖擊;每家零售企業的各門店商品價格不完全一樣,而網上商品的價格是惟一的,容易與實體店價格形成沖突。此外,運營商還要解決好物流配送、網上支付等問題,龐大而復雜的流程要怎么整合,是擺在眼前的新課題。(-最專業最權威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