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專訪南安鞋企談品牌精益化管理
【-行業新聞】“員工全部到崗,車間機臺全部開起。今年的訂單也已經排到8月份了……”這是記者近日走訪福建南安某鞋業有限公司了解到的情況。當前,多數出口企業舉步維艱,鞋業的成績無疑令人羨慕。記者從泉州海關獲悉,1月份我市實現出口10.9億美元,同比增長6.3%,而1月份我國總體出口下降了0.5%,沿海發達地區外貿也普遍下滑,如廣東出口的降幅達9.2%。泉州出口緣何逆市增長?
主動出擊
與海外買家直接對接
當日上午,記者來到了順昌鞋業有限公司,在生產車間看到,里面一片忙碌的景象,一條條流水線上,工人們熟練地操作著每一道工序,另一些工人則忙著把完成包裝的運動鞋一車一車地運出去……“雖然開工不到一個月,但是我們已經進入了最緊張的工作狀態,1000多名員工加班加點,還是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該公司總經理戴嘉慶向記者介紹。
在普遍缺訂單時期,該鞋廠為何如此炙手可熱?“與海外買家直接對接。”戴嘉慶道出了他的“法寶”。據介紹,作為一家以外銷為主的企業,2008年金融危機使順昌訂單大幅減少。面對困境,戴嘉慶毅然走出國門,分別前往歐美尋找客戶。從“等客上門”到主動“上門吆喝”的轉變,也讓順昌贏得了法國添世總部和美國鞋業巨頭USPOLO總部的青睞。
“直接與廠家接洽,不僅可以避免很多中間環節,讓對方看到我們的誠意,而且溝通起來也更方便,更清楚地了解對方的需求點在哪里,由此可以促進最為直接的合作。”戴嘉慶如是說。
調整產品
適應市場需求變化
“要贏得客戶,產品過硬是前提條件。”戴嘉慶告訴記者。事實上,以產品的競爭力來爭取市場,正成為不少泉企的出口之道。
“早幾年,我們公司就接到國外產業用紡織品的一些訂單,在化纖類產品遭遇銷售低迷之后,我們迅速調整產品結構,加大產業用紡織品類別的生產。隨著市場需求加大,這一新產品類別的出口為企業貢獻頗多。”晉江南方織造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其訂單生產在去年年底就排到了今年4月份。
同樣憑借產品結構調整,也讓位于泉州臺商投資區的福建力達集團訂單排到了8月份。該公司董事長秘書莊錦杰告訴記者,力達通過“產學研”平臺推出的高新科技產品——渦旋式空氣壓縮機,其卓越的環保、節能、低耗理念引領了空壓機市場新潮流,預計將為企業帶來近2億元的市場增量。
壓縮成本
向精益化管理要效益
隨著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上漲以及人民幣升值加快,不少出口企業感受到了巨大壓力。在創新“開源”的同時,通過“節流”保持競爭力也成了經營者們的共識。
“推進精益化管理以提高利潤空間。”作為“民企二代”的戴嘉慶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方式:所謂精益管理就是企業在為顧客提供滿意的產品的同時,把浪費降到最低程度。從每寸材料抓起,訂單充裕,順昌就選擇一次性大批量采購鞋材,市場價賣20元,批量就可以拿到18元;在用電方面,通過技改,投資了近30萬安裝節電器,月省電費3萬多元;去年因匯率損失就達180多萬,而今年在進行遠期結售匯減少風險的同時,打算與廠家商議直接用人民幣結算……
而為了向管理要效益,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還開始引進咨詢管理機構,邁開了管理提升步伐。據了解,僅去年就已有10多家企業咨詢管理機構涌入晉江,服務企業的管理提升。(-最專業最權威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