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簽約時代鞋企品牌派星探打溫情戰
【-行業新聞】去年11月,曾經有聯系人找過我們,希望我們幫林書豪做中國市場的推廣,但因為他在國內知名度不高,我們放棄了,轉而選擇易建聯。”說起這段小插曲,青島啤酒一位內部人士陳智明(化名)至今仍在為與林書豪擦肩而過深感遺憾。
“其實林書豪進入我們的視野已有兩年,大家都是福建人,同根同源,他將是繼姚明之后最有市場號召力的球星之一,更是體育運動品牌夢寐以求的優質資源。”集團董事長許景南說。
匹克體育CEO許志華則表示,“林書豪我們跟他的個人關系也不錯,跟林書豪我們其實已經認識好多年了”,還向林書豪提供過試穿鞋。
可是,為什么當林書豪一夜成名時,耐克公司卻是他唯一有合作的品牌商?像青島啤酒、匹克這樣的中國企業,明明早就有機會,卻沒吃到“窩邊草”?
派“星探”物色明日之星
耐克對于林書豪的青睞,對于業內人士來說,并不讓人意外。
作為全球著名的體育用品品牌,耐克旗下擁有很多大名鼎鼎的體育明星代言人,也格外重視尋找超級代言人;@球領域,比如喬丹、詹姆斯、科比,網球領域,比如費德勒、納達爾、莎拉波娃、小威廉姆斯,高爾夫球領域有泰格·伍茲,自行車領域有阿姆斯特朗。其中也有知名的華人運動員代言,網球的李娜、田徑的劉翔。
可是,這其中也有許多圍觀者不知道的地方。
李娜15歲的時候,耐克就贊助她前往美國德克薩斯州John Newcombe網球學院,鍛煉網球技術和學習英文,默默地對李娜進行了14年的培育后,當李娜獲得大滿貫冠軍,耐克公司一次性就賺回來了。
而劉翔18歲在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創造13秒34的成績后,就引發了耐克的關注,2004年,耐克僅花費30萬元就簽下劉翔,而當劉翔在雅典獲得奧運金牌后,其代言費迅速上漲至千萬。
據了解,耐克對費德勒、納達爾、莎拉波娃等明星的贊助也都起步非常早。
為什么耐克總是獨具慧眼,在他們沒有成名時就能簽下?北京炫耀體育文化有限責任公司CEO張宏盛說,耐克有兩個市場,一個是品牌市場部,一個是運動市場部,他們擔負起尋找代言,為簽約球員服務的任務。
他說,其中有一個部門專門負責簽約運動員,簽約運動員不是簽約當紅的,而是簽約即將出名的。
央視體育頻道籃球評論員于嘉也證實了這個說法。他說,國外頂級體育賽事贊助商都有專門的星探和團隊去挖掘新人。
挑“星探”看中人脈
耐克作為專業的運動公司,擁有各個體育項目領域專業經驗豐富的員工,他們中很多人都曾是職業運動員,有的還是國手。
市場部負責人李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正在看青年籃球隊的比賽,尋找有潛力的新星。他說,耐克能夠找到最好的新星,也和人脈有關。
李思說,他覺得這個是方方面面包括員工的資源,“他們有一些全國各地普遍的關系,會給你推薦,因為幾個人來回來去跑也不一定跑得過來,也會利用你這些關系全國各地銷量來告訴你一些信息”。
后簽約時期打溫情牌
代言不就是定期去拍一版新的廣告這么簡單嗎?其實還真不是這么簡單。
簽約代言運動員后,耐克除了為運動員提供日常訓練和參加賽事的必要裝備,還會配備至少一名專業人士,隨時跟蹤運動員的動態。不僅給予運動員生活上的照顧,還能把運動員的各種習慣和要求及時反饋,然后給出建設性的意見,體現到耐克的產品上。
而在營銷上,耐克不僅為運動員量身定做廣告,還會推出個人命名的系列產品,以及眾星云集的宣傳廣告片,像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宣傳片《踢出傳奇》影響就很大。
耐克經營運作的系統,不僅精密高效,而且用溫情牌吸引運動員。去年,李娜在澳網中首度闖入四大滿貫決賽并獲亞軍后,耐克送上了“李娜,滿貫的突破”的廣告片。片中,16歲的李娜用稚嫩的聲音說:“最大的夢想,是能打到職業的前十,我知道這路很難,但是我自己會努力的。”李娜曾說,這讓自己驚訝又感動。
而劉翔在4年前的北京奧運會上退賽,耐克第一個站出來說“我們會繼續支持他”。
耐克在這方面做得確實會讓運動員很感動。
因此,運動員會信任公司,相信會給自己最大利益,不僅僅是說給我這么多錢。當然作為耐克來說,他有巨大的市場占有量有巨大的產業,而且他有很大的可以提供的平臺,所以對他來說更有利而已。
李思說,公司一般不擔心合約到期后是否續約成功的問題,因為一是因為雙方合作的很愉快,二是簽下球員后,耐克為代言人提供最專業的團隊支持和服務,讓球員離不開耐克。比如現在會讓國內簽約球員出國訓練、找一些教練單獨訓練,也有提供一些單獨機會,還有市場方面對他的推廣,包括產品方方面面都很多。
中國公司在跟進
去年5月,網上就有晉江體育用品阿迪王想簽約當時仍在坐“板凳”的林書豪的消息傳出。在接洽過程中,阿迪王方面卻得知,早在2010年8月底,耐克就已和林書豪簽訂了3年的合同,鎩羽而歸。
其實,隨著市場國際化運作,許多公司也意識到這些了。
如今,匹克也有一個6人小分隊常年跟著球隊生活,尋找新鮮面孔和具有潛力的球員。“我們以前只能挑一些耐克、阿迪看不上的球員合作,現在我們已經開始與他們競爭頂級球星了,無論是全明星球員基德,還是年輕的新秀,我們都有足夠的實力和品牌號召力去與對手競爭。而且,我們一直在尋找下一個姚明,下一個科比,在起跑線上與他們展開爭奪。” 匹克的宣傳總監劉翔說。
面對耐克等一些大公司物色的對象,他們也會提到自己的重視度,比如會對林書豪這樣的球星說,“你是我們最主要的,耐克只是眾球員之一”。
但話說回來,這些話似乎都是馬后炮,關鍵還是在于之前發掘。(-最專業最權威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