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集中資源謹慎進軍倫敦奧運市場
【-品牌動態】國內裁員的同時,公司將目光投向了海外,在美國以“電子商務”模式進行網上銷售。倫敦奧運會臨近,李寧能否抓住這個海外營銷的機遇?專家認為李寧公司會把資源集中到自己最強的一面,謹慎進軍奧運市場。
在美國“與狼共舞”
近日,李寧公司在美國市場開始嘗試進行電子商務零售。去年12月,“數字李寧”及其網站在美國問世。這項全新的業務由李寧與美國芝加哥數字咨詢公司Acquity聯合成立,雙方在這項合作中各持股50%,首期投資1000萬美元。
李寧公司向記者表示,李寧公司通過“數字李寧”這一家公司在美國開啟電子商務業務,旨在進一步探索美國市場并積累海外市場的經驗。“數字李寧”將通過Brand eCommerce的業務模式,提升美國消費者對李寧品牌的認知度,把李寧正式展現給美國的消費者。
李寧公司表示,目前李寧海外業務比重僅為1.7%,此舉成本不高,風險可控。
關鍵之道體育咨詢公司CEO張慶則認為,企業在發展中任何一步或多或少都會有風險,電子商務也一樣,而且風險還比較大。但是,李寧公司在美國進行電子商務,并不是說公司進行大的戰略性調整,這只是一個戰術性出擊,目前不會有全局性的影響。
“美國電子商務很發達,李寧公司在美國‘與狼共舞’,一方面實現產品分銷,另外也可以獲取一些經驗。學得的新路徑、新方法和新的營銷模式,對公司在國內的電子商務和信息技術都有提升作用。”張慶告訴本報記者。
數據顯示,目前耐克和的在線銷售營業總額每年在全美不及4億美元,在線銷售還存在很大的爭議。
ChinaVenture投中集團分析師馮坡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李寧作為一家中國企業,在美國線下銷售渠道上并沒有大規模布局,因此在品牌知名度方面不具優勢。另外,鑒于中國產品整體品質不高,因此,存在市場認知度方面的風險。要確保銷量增長,李寧需要進行大規模的營銷推廣,這也將導致其成本的大幅增長。”馮坡認為,執行上也存在風險,作為一家傳統的線下零售企業,在進軍電子商務的過程中,在理念、技術等層面都面臨不足,未來能夠成功吸引客戶,還要看實際執行的效果。此前美邦的電商嘗試失敗,就是一個反面典型。
馮坡建議,化解上述兩個風險,李寧公司需要能夠實施一些出奇制勝的營銷策略,以較低的成本盡快提高市場認知度;另外,在執行上則需要深化對電子商務模式的理解,已具備專業化的電商發展思路。
張慶認為,品牌意味著承諾,李寧公司要知道自己可以貢獻給市場和消費者什么,過去李寧在這方面有點模糊。李寧新的口號是“讓改變發生”,那就必須清楚“讓誰的什么發生怎樣的改變”。
開拓海外市場
雖然目前海外市場所占比重不大,國內面臨轉型,但是李寧進軍海外市場的計劃沒有改變。
李寧公司向記者表示,其海外市場策略沒有改變,李寧仍在探索及積累海外市場拓展經驗的階段,目前李寧公司針對不同市場有不同的方式,在歐洲,有傳統的經銷商模式,并且在考慮授權方式;對于東南亞,主要以羽毛球為主要產品,適應當地的市場特點;美國市場,就是“電子商務”的模式進行網上銷售,目前以跑步,籃球和女子健身產品為主。
馮坡認為,按照先例,收購會是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化的理想方式,比如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是一個成功案例。但根據觀察,李寧公司好像并不傾向于采取收購模式,李寧公司走向美國及全球市場,如何區別、阿迪達斯形成“中國特色”是成功的關鍵。
四年一屆的奧運會是體育運動品牌的營銷大年,這也是李寧公司走向全球化的一個重要路徑和手段。
李寧公司向記者表示,將借助倫敦奧運契機,把李寧品牌的最獨特的資產——贊助的五支國家金牌隊,更好地跟中國消費者進行連接,有效提升品牌形象。
張慶告訴記者,原本奧運會是體育運動品牌的營銷大年,但今年有點特殊,體育用品行業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留下了后遺癥,如今開始發作了。主要表現是:企業庫存較大、渠道遇到了很大的挑戰,產品在賣場的位置改變、面積縮小。在這個大背景下,今年倫敦奧運會上,各體育運動品牌會轉向保守,放棄全面開花,會抓住自己最核心的資源。2012年,體育運動品牌應該不會像過去那樣大手大腳的花錢,會謹慎起來。
對于李寧公司而言,抓住現有的五支國家隊和幾只國際體育代表團,應該會減掉了一些可有可無的項目,會把資源集中到自己最強的一面。(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