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灣政府依法關閉數百家無證鞋作坊
【-國內動態】空間逼仄、氣味刺鼻、布料亂放、臟亂不堪……這是記者在廣州荔灣橋中一處無證作坊的場景。廣州“膠水中毒”事件給社會敲響了警鐘,昨日荔灣區在橋中街河沙地區舉辦宣傳貫徹《職業病防治法》動員大會,隨后查處了隱匿在出租屋中的無證制鞋小作坊。荔灣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爭取在本月內將橋中河沙地區的626家無牌無證鞋加工小作坊全部關閉。業主如果違規將房子租給無牌無證小作坊,也將被追究責任。
確診職業病老板要負責
去年底到目前,廣州發生了33例疑似職業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病例,其中荔灣區也發生了5例,主要集中在橋中地區制鞋制包行業。
昨日,荔灣區在制鞋、制箱包企業比較集中的橋中街河沙地區舉辦宣傳貫徹《職業病防治法》動員大會。
荔灣區安監局副局長何光輝受訪時表示,荔灣區的5例中毒病例中,1例已在年前出院,4例在院治療,其中2例準備出院,2例還未做職業病診斷。他告訴筆者,目前診斷、治療、善后工作等都沒什么問題,我們堅持“誰受益,誰負責”的基本原則。
工人宿舍就設在作坊里
動員大會后,區安監、衛生、公安、工商、人社、出管辦等部門組成聯合執法隊深入制鞋企業宣傳,同時執法人員對無牌無證違規經營的制鞋企業進行了現場查封取締。
穿過潮濕的小巷,筆者跟隨執法人員來到了橋中河沙村錦繡街東二巷8號的一棟普通宅基地民房里,原來一個無證制鞋的小作坊就藏匿在這里的5、6樓。還沒進入5樓房間,一股刺鼻的化學味道,便從窄小的樓梯口迎面襲來。筆者看到,約40平方米的出租屋被分割為一房一廳,廳里擺著多臺縫紉機,到處凌亂地堆著了制鞋的半成品,加工時需使用的膠水、膠帶、皮革等散亂在各個角落,臟亂不堪;而不遠處就是廚房和廁所。房間內雖有兩三個小窗戶,但由于樓房密集,即使打開窗戶,空氣的流通性也十分不好。
筆者走訪看到,除5樓外,6樓則加工鞋底,里面擺滿了多款女式高跟鞋,而且竟然還隔出了一間小房,作為工人宿舍。
違規出租業主追究責任
何光輝表示,到目前為止,經摸查,橋中街河沙地區存在無牌無證鞋加工小作坊有626家,持證經營的鞋加工企業有310家。
“過年前已經查處了200多家無牌無證作坊,剩余約400家,我們將采取‘鐵的手腕’,爭取在這個月底前全部清理、關閉。對持證經營的鞋加工企業加強監督檢查,如不符合作業場所安全標準的企業責令其停業整頓,對整改仍不符合要求的將堅決關閉取締。”何光輝說如果發現違規將房子租出去作為無照無證小作坊,業主也將被追究連帶責任。
據悉,根據5月起將實施的新《職業病防治法》,安監、衛生、人社、公安、工商、出管辦等部門將會聯合行動,加強對職業危害場所的監管,依法查處企業的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從業人員合法權益。而各企業主、出租屋主要履行職業安全主體責任,加強職業危害作業場所防護措施建設,及時為從業人員發放勞保用品,建立入職前、離職前體檢制度,做到防治結合。違規情節嚴重的,企業還會涉及刑事處罰。(-最專業最權威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