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丹體育:道德拷問重壓A股上市路
【-鞋企股市】A股市場第一家獲批的體育用品上市公司體育,遇到了麻煩。
美國籃球巨星邁克爾·喬丹在最后一程殺將出來,指中國運動服和鞋類生產商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喬丹體育)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使用其名字,涉嫌侵犯其姓名權,已經在2月21日向中國一家法院提起訴訟,并將提請相關精神賠償。
2011年11月25日,中國證監會發行監管部公告,“喬丹體育股份有限公司(首發)獲通過。”彼時招股說明書剛剛公布,對于使用喬丹品牌是否侵權即有過爭論。
邁克爾·喬丹稱:“有其他企業未經我許可便利用我的中文名字、球衣號碼23號,甚至試圖利用我孩子的名字開展商業活動,我感到非常失望。我采取這一行動的目的是保護我所擁有的姓名權及品牌。”
喬丹體育則在2月23日聲明,稱“公司對喬丹先生起訴之事高度關注,但截至2月23日午間,尚未收到任何國內法院的應訴通知。”并表示,“‘喬丹’是公司依照中國法律申請注冊并享有專用權的注冊商標,對注冊商標的合法使用行為受我國法律保護。如有進一步情況,將通過官方網站進一步說明。”
如美國喬丹勝訴,喬丹體育會不會因重大違法行為導致上市路受阻?
北京長安律師所上海分所所長周浩認為,這場官司核心在于判定“喬丹”這一名稱,在中國是否就被認定為邁克爾·喬丹本人。“很多人以為喬丹體育這個品牌和美國有關系。”中投證券一位分析人士稱,“無論官司輸贏如何,事件將直接影響到喬丹公司議價能力,對整個品牌也有著重大影響。”
“擦邊球”的嫌疑
中國體育品牌遭遇商標糾紛的案例已不在少數。
上世紀80年代中國首次引進NBA電視轉播,喬丹便為國人熟知。
2000年6月,晉江陳埭溪邊二廠改名為晉江市喬丹體育用品有限公司,2000年9月22日,晉江喬丹經核準變更為福建喬丹。2009年12月,福建喬丹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喬丹體育誕生。
“喬丹體育的商標有‘擦邊球’嫌疑。”一位國內運動品牌高管表示,“部分消費者認為喬丹是國際品牌。”
對于爭議,喬丹體育或早有意識。喬丹體育招股說明書中,便將商標及商號作為風險問題提示。
喬丹體育認為,“發行人和喬丹不存在任何商業合作關系,也未曾利用其形象進行企業、產品宣傳。自2000年6月28日成立至今……發行人與Michael Jordan之間不存在糾紛及潛在糾紛。”
實際上,糾紛早已開始。
根據招股說明書內容,喬丹體育在中國境內共取得131項注冊商標,均已取得該等注冊商標的《商標注冊證》,享有該等注冊商標的專用權。
但早在2002年,耐克公司與在邁克爾·喬丹合作創立的籃球板塊品牌之一“Air Jordan”在喬丹商標初步審定后的公告階段就對其中8項防御性商標提起異議。但其異議均被商標局駁回。公司隨后復審請求均被商評委駁回。
商標評審委員會駁回耐克公司的理由則是:“不足以證明在被異議商標申請注冊前,引證商標‘MICHAEL JORDAN’已經成為服裝等商品上在中國為相關公眾廣為知曉并享有較高聲譽的馳名商標,認為喬丹僅在籃球運動領域里具有一定知名度。但‘喬丹’為英美普通姓氏,在除籃球運動之外的其他領域里‘喬丹’并不與運動員邁克爾·喬丹具有唯一對應關系。運動員的知名度不能等同于‘MICHAEL JORDAN’商標在服裝、鞋、帽商品上的知名度。”
喬丹體育也在招股書中說明,“喬丹”商標是2003年前后完成注冊,取得商標證書的時間已然超過五年,其間并無利害關系人請求商標評審委員會裁定撤銷喬丹體育已注冊的“喬丹”商標,所以對該商標已享有專有權。
中國體育品牌遭遇商標糾紛的案例已不在少數。港股上市的匹克體育[2.32 1.75%]用品在國際化時便遭遇商標爭議,在美申請15年才最終取得“PEAK”的商標所有權。該公司每年要花費數百萬元來維護商標權。同為上市運動品牌的361°也是改名而來,此前的“別克”就與美國通用“別克”牌相沖,最終361°選擇改名。
李寧[9.18 -0.54%]集團前公共事務總監及新聞發言人張小巖表示,“國內部分企業應在商業道德底線方面有所掌握,商標權爭議可能給上市帶來影響。”
市盈率的故事
“或許每個體育品牌都會遇到庫存太多、渠道控制的問題。”
從喬丹體育上會通過審批,至今已接近3月,喬丹體育卻遲遲未上市。此前,喬丹體育IPO擬發行11250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20%。有四個募投項目:鞋生產基地擴建、研發設計中心建設、全國戰略直營店建設、信息化建設,總投資約為12億元。擬使用的募集資金使用量為10億元。
“A股尚未有體育品牌,喬丹此刻上市的概念很好。體育行業在經歷了高速增長之后,目前的發展都已放緩。但是此刻大環境下上市的市盈率是否合適,這是問題。大行情不好,估值不高,這或許是喬丹的糾結。”上述運動品牌高管表示。
2011年,國內體育品牌日子并不好過。
李寧集團在其2011年業績預估中表示,受訂單增長乏力及回收部分經銷商庫存影響,集團收入預較2010年下降約6%-7%。2010年李寧營業額94.8億元人民幣,由此推算2011年營業額約89億元人民幣。
體育也曾表示,將調低2012年的預期,平時維持在20%以上的訂單增速將下降到15%以下,銷售額也將預計為個位數增長。并表示將此前準備投資的接近11億的三處生產基地放緩建設,并在開設700家門店的同時關閉約500家門店。
業績尚優,但其增速也放緩。2010年,安踏營業額增長26.1%,2011年則為20.2%。同時,2010年的凈增門店為958家,而2011年僅為229家。
“或者每個體育品牌都會遇到庫存太多、渠道控制的問題。行業過熱需要冷靜的時間。” 張小巖表示,環境好壞或者也考驗了品牌的綜合能力。“今年也是體育大年,2008年中國體育品牌大增長,或者說四年一遇的奧運年是所有體育品牌的增長之年,應該也是各品牌的發展良機。”
“從渠道及營業額等來說,喬丹起碼在二三線城市中還算不錯。”上述高管表示。
目前,喬丹體育擁有品牌專賣店5374家,2010年實現營業收入約29.3億元,凈利潤5.2億元。2011年上半年的營收和凈利分別為17億元、2.8億元。
“近幾年喬丹體育擴張很快,這個事件會成為一個挑戰。” 正略鈞策管理咨詢顧問閆強認為,策略如果得當,或讓消費者重新認識這個品牌,否則后果嚴重。(中國鞋網-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 上一篇:中國動向料純利率大跌至3%-5%
- 下一篇:利空纏身股價暴漲 貴人鳥警示三大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