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市場探源鞋服品牌自我降級意圖

【-行業新聞】中國有句老話叫“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放在生意場上,或可解讀為“能當老板,就不做伙計”。然而,今年的福建外貿加工領域卻出現了一個截然相反的現象:一些當了數年企業主的小老板,決定轉職當伙計,帶著現有的人馬投奔大企業,“改行”打工、干活去了。
知情人士透露,出現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新的經濟形勢下,一些外貿加工廠缺訂單,既然無活可干,只好替別人干活;二是以泉州鞋服企業為代表的一些大公司,近年來不斷提高組合型福利待遇,一些小廠備感用工成本上漲的壓力,選擇轉型依附大企業。
賣掉機臺 到大公司打工
代工企業主自摘小老板頭銜
賣掉機臺 到大公司打工
“去年開始生意就不好了,特別是去年下半年。”新泉州人老陳親身經歷了從熟練工到代工廠老板的創業過程,如今,他決定賣掉廠里的設備,和幾個江西老鄉再回到大工廠去打工。
自己做掙不到錢
不如打工月入數千
據老陳介紹,早幾年他和愛人一直在工廠打工,但是在工廠打工需要打卡,“很不方便”,為了要照顧家里人,幾年前他帶走廠里的十來個老鄉開始走上創業路。兩年多前,他向別人買了幾臺二手機臺,租了個房子,當起了代工廠小老板。大工廠趕工時經常會給他們下單,收費都是計件的,也就是加工一件衣服幾元錢,因此,他們只要幫大工廠忙個十天半個月的就能賺到不少錢。
“當時比在工廠舒服自在,有空的時候還可以開摩托車去載客。”老陳說。在石獅,有些臨時的包裝女工一天干十幾個小時活,日薪能有數百元。
然而,好景不長,從去年開始,老陳廠里的訂單越來越少。“以前加工一件衣服能拿好幾元,現在降低價格都接不到活。”老陳說,他和老鄉們一合計,干脆先把機臺賣了,再回到工廠里去打工。“好歹現在工廠里的熟練工一個月也能拿幾千塊,比較穩定。”
事實上,像老陳這樣的還有很多,他們一般都是以自發組織的形式存在,市場的消息靈通,哪里有活、哪里缺人,他們都會比較清楚。
小老板當得不稱心
轉做工頭倒很搶手
“晉江、石獅一帶今年確實有不少小老板主動拉著員工到廠里來。”業內人士說,并非所有的小老板都愿意投奔工廠,他們中有一部分人前幾年賺了點錢,因此動了回鄉創業的念頭,就離開了泉州。
“像我這樣的企業都生存不下去了,更何況是那些代工的小廠。”蔡先生在石獅從事服裝外貿加工已經有十余年,據他介紹,從去年開始,訂單數量明顯減少,即使是一些大企業也不愿意隨意接手長期訂單,因此這些代工小廠的生存情況也就可想而知了。
雖然這些曾經的企業主在做小老板時,不怎么如意,但現在帶人回歸工廠,儼然就是小工頭了,在業內倒是很吃香。業內人士說,早幾年,在企業缺工情況較嚴重的時候,工頭可都是“香餑餑”,他們依靠人脈幫企業招工、挖人,也由此引發了炒高工人工資的負面影響。一些行業協會還因此出臺相關的制約措施,避免惡意挖人的情況發生,相關部門也積極介入調解,近年來市場秩序和風氣得到逐步穩定和凈化。對于之前有當過工頭的人來說,如今重操舊業可謂輕車熟路。
訂單向大企業集中
向低成本地區轉移
從福建省紡織服裝出口基地商會的調研報告來看,由于招工、用工情況不同,加上市場需求、成本價格和資金、品牌、競爭力等因素影響,從節后企業接單情況來看,不少企業手上的訂單數量并不多,特別是中小企業手上現有訂單量和節后接單都比較少,多數訂單繼續集中轉向大企業。據初步估計,今年總訂單量或將減少約一成左右,小部分低端產品訂單將向生產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南亞國家轉移,但是訂單總量大幅減少的現象尚不明顯。另外,訂單價格同比去年也有所下降,下降幅度約為一成,加上訂單雙方為防范風險,放單、接單都較為謹慎,長單、大單少,大多分解為3、4個月的短單和5萬件、10萬件的小單。
管理層薪資難漲
一線工人盼加薪
管理層薪資難漲
小老板帶著自己的老鄉投奔大公司,自然是為了“兄弟們”能掙到更多的錢、日子過得更舒坦些,這也就回避不了薪酬和福利待遇的敏感話題。
熟練技術工吃香
月薪3000元不稀罕
“雖然整體用工環境比去年好一點,但是規模化企業畢竟是少數,仍然還有不少企業缺人。因此無論缺或不缺,我們從大、小企業主那里得到的消息是,一線工人的工資仍然要漲。”知情人士分析說,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愿意到一線干粗活的獨生子女人群,數量逐年下降。另外隨著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提速,很多員工選擇留在家鄉打工。物以稀為貴,在這種情況下,一線員工的行情看漲。不過,由于前景不明朗,一旦用工成本上漲,企業主的經營壓力就更大了。
“我們從招聘會現場了解到,今年紡織服裝企業一線工人的薪資水平整體上比去年提高近10%。這10%并不單指工資的上漲,而是綜合企業在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員工食宿、醫保醫療互助、學習培訓晉升和為子女教育提供幫助等方面的綜合福利。”知情人士介紹說,其實這個上漲幅度仍然要小于去年同期水平,在去年上半年時,不少一線員工的工資甚至上漲了20%左右,現在一線工人每月3000元工資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而年薪十萬到幾十萬的中高層管理人才更是普遍。
“沒辦法再漲工資了,客人沒有下單,每年50萬元的企業經營成本都收不回來,我自己的收入都難保證,更別說是員工了。”林女士經營著一家外貿公司,手底下有十來名員工,按她的話說,去年底就開始虧本,今年如果員工還要漲工資她可就真的受不了了。
管理人員充足
個別高管薪資下調
“過年后公司里‘坐辦公室’的都回來了。”一企業主說,辦公管理人員從整體的形勢來看,市場供應還是比較充足的,所以對于辦公及管理層,今年他打算不漲工資了。不過,熟練技術工方面的情況可就不一樣了,如果他不漲工人工資,而別的廠漲了工資,工人就會跑掉,所以即使開春的情況不是太樂觀,也還是留人要緊,少個工人,交貨的時間都會受到影響。
“相對于大工廠不太缺工的情況而言,今年企業高管人才更加不會缺,包括一些鞋服的大企業。”長期為晉江、石獅企業服務的高爾普人力行政總監譚云霞說,早在半年前,在全球經濟低迷的大背景下,她就提前向幾位同行提出善意的勸告:企業的中、高管人才不要輕易跳槽。“優質企業的管理人才一般都持有股份,具有市場升值空間。就我個人了解的情況來看,個別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工資今年不但沒有上漲,甚至還出現了下調。”譚云霞說。
規模化企業節后開工忙
相對于上述的外貿廠商而言,泉州一些規模化企業的境遇就要好得多了,它們節后正在忙著開工。
“我們今年廠里的員工幾乎都回來了。”德化福建省富貴紅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徐總說,他們企業很看重員工的忠誠度,一些老員工的福利普遍都比較好,如果夫妻雙方都在廠里上班的,包吃包住包水電后,一年下來夫妻倆也能有不少積蓄。
“今年招工計劃超額完成,正月初十就全線開工了,一線員工的返廠率在九成以上。”輝煌水暖集團的相關負責人也說,今年招工的情況比往年好多了。
“剛過年后我們就開始著手調研企業的用工情況。”省紡織服裝出口基地商會主任陳小貝說,從收回的500多份調查問卷來看,被調查的大部分企業在正月初八就已開工,截至正月十八被調查企業的員工返回率普遍超過七成五,而部分大企業、品牌企業員工返回率超過八成,目前員工仍在陸續返回。據企業預計,未來半個月左右可能還會有一波返工潮。另據了解,如百宏、宏遠、隆星、匹克等幾家出口生產大戶,員工返回率已達到九成以上,百宏聚纖的1000多對員工夫婦全部返崗,品牌企業、大企業員工返回率好于預期。
“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工廠已經不再單純追求量的多少,而轉向質的突破,生產技術的革新也使得一線工人的數量逐步減少。近年來,不少名牌企業更是注意為員工提供各種福利,用福利留人,提高返工率,這應該也是廠里工人充裕的原因之一。”陳小貝認為。
據了解,良好的用工環境和企業文化,加上品牌效應,使得大企業特別是品牌企業在招工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在一些招聘會現場,特步、鴻星爾克、三六一度等品牌企業的大客車經常能從招聘現場拉走一車車的應聘工人。
此外,省紡織服裝出口基地商會的調研報告顯示,一些中小微型生產制造企業員工返回率較低,普遍只有五成,因此不少企業開工后開機、臺率也只有五成左右。(-最專業最權威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