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皮裝裘皮產業基地何以得“重生”
【-鞋材資訊】佟二堡,一座曾經以中國裘皮市場80%占有率而獨攬“中國皮草之都”美譽的遼北小鎮,由于無序化發展和簡單的營銷模式,曾經一度面臨崩潰的邊緣。佟二堡該怎么辦?改革的方向在哪里?如何建立快速且低風險的融資渠道?當地政府帶著一串問號開始了探索。
粗獷式發展導致掉隊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佟二堡已經開始批量加工生產皮衣、皮褲,幾乎每個家庭都是參與者。90年代中期,是佟二堡皮裝業發展的高峰期,也崛起了一批產值在百萬元以上的皮裝企業。佟二堡的皮裝產品不僅在當地和國內各大中城市暢銷,而且還遠銷俄羅斯、日本、韓國、泰國及港澳臺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然而,縱觀上個世紀佟二堡的皮裝業,除了少數幾家大型工廠外,多數都是靠作坊式生產。設備簡單,工藝落后,技術水平低,生產的皮裝產品檔次不高,款式不新,品種不全,質量不好,“傻大黑粗”的佟二堡皮裝產品在市場上銷路越來越窄。到上世紀末、本世紀初,佟二堡的皮裝業逐漸萎縮,市場日漸蕭條。
改變思路 實現鳳凰涅
與佟二堡相比,起步較晚的浙江海寧和河北辛集等地卻依托良好的經營理念和強大的研發能力逐漸崛起。“佟二堡的弱點很明顯,但佟二堡也有優勢,通過多年的發展,這里已形成養殖、硝染、加工、銷售完整的皮裝裘皮產業鏈條。而海寧中國皮革城是中國最具活力的皮革市場,擁有先進的營銷模式和市場管理經驗,如果我們結合,必定會形成優勢互補效應,引領中國皮革時尚。”佟二堡經濟特區管委會副主任李海新這樣認為。
2010年,由海寧中國皮革城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佟二堡海寧皮革城在佟二堡落地。南方多家品牌旗艦店跟隨海寧落戶佟二堡投資建廠,大量研發人員也因此北上,本來已死氣沉沉的佟二堡又看到了新的希望。
創新貸款機制 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
在全新的競爭機制下,佟二堡開始調整思路加快自身改革。尤其是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皮二代”們,他們更愿意在自己的家鄉創立屬于佟二堡人的知名品牌。但拓展經營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而生產加工皮革、皮草服裝的業主通常為了更好地發展,極少購置固定資產,因此不能提供有效的抵押物向本地的金融機構申請貸款,只能依賴民間借貸。
“經我社調查,到2008年年末,佟二堡地區年加工銷售1000件以上貂皮的服裝企業在100家左右,年生產加工1000件以下的企業達到200余家,年加工皮革服裝5000件以上的企業300家以上,至少400戶陷入資金困局。如果這些商戶不能得到資金支持,生存和發展將受到極大阻礙。”燈塔市農信社理事長景冰表示。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燈塔農信社經過仔細調查考察后創新推出“信用聯保”全新貸款模式。“信用聯保”產品推出后,在佟二堡地區受到皮草加工企業的熱捧。一組數據足以說明問題:2008年,“信用聯保”推出前,佟二堡地區全年貸款發放額度約為3500萬元;2009年,“信用聯保”正式推出,當年就有353戶裘皮加工企業和養殖企業加入其中,貸款投放額度18757萬元;2010年,參與聯保貸款共762戶,發放額度66240萬元;2011年9月末至,聯保貸款發放額度達到8.6億元,預計到年底將達到9.8億元左右。無一戶貸款人出現違約現象。
打造中國最大皮革產業基地
解決了經營結構調整和中小企業貸款的難題,佟二堡又展現出新的生機。李海新告訴記者,如今的佟二堡已經從招商進入選商階段。在近兩年的規劃中,香港時代廣場、海寧皮革城二期、硝染園區、上海廣場、意大利羅馬國際皮革城、羅馬國際花園等項目將先后上馬。未來的佟二堡將成為中國最大的皮革業養殖、染色、加工、銷售基地。除此之外,佟二堡還會成為全國皮革高端商品的聚集區。(-最專業最權威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