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視角:商鋪劇減致使鞋廠負虧損
【-行業新聞】近日,記者走訪了中山、汕頭、江門、深圳、東莞、佛山等地諸多企業,涉及服裝、鞋業等行業。調查中發現,大部分企業認為開年訂單不如想像中悲觀,但總體來看,服裝、鞋業等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接單難度正在加大。
停工倒閉搬遷或成現狀
據專家觀察,倒掉的多半是港資、外資企業。這些企業主要做外單,去年歐洲情況不好,不少國外訂單取消或減少,一些廠子接不到單,最后倒掉。古莉萍說,這兩年已經有不少企業不怎么賺錢,但還是要撐,撐到最后,撐到其他人都撐不住了,你就有機會了。
多年來,深圳鞋服出口位居全國首位,但是據相關媒體報道,2011年底在海關注冊有出口實績的外銷企業,已經從年初的約450家減少到約300家,企業數量在短短一年內縮減超過三成。同樣的情況并非深圳獨有。
香港工業總會年前對149家在內地有業務的香港調查也發現,原材料價格上升、內地工資上漲和出口市場疲軟成為現階段香港廠商面臨的最大挑戰。62.4%的受訪企業表示2011年營業額比前年差,57%預計2012年業務將轉壞。
訂單銳減不少企業轉行
“廣東仍是全國服裝生產第一大省,但同比增幅已經劇降”,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年前在全省摸底調查后發現,服裝企業僅去年前10月產量就同比減少13%。“2010年春節后,廣東服裝企業處于產量大增的生產旺季,但2011年,這樣的生產旺季始終沒有出現”,協會相關負責人指出。節后,記者連日走馬珠三角,不少服裝企業坦言,生產旺季到來的跡象還未出現。
商鋪劇減工廠虧損
沿著朝安南路向北不多遠,是環市童裝交易中心。環市童服城拆遷后,與它只有一兩分鐘車程的環市童裝交易中心應該生意興隆。然而,記者發現,情況遠非如此。2月4日,記者來到環市童裝交易中心。盡管離元宵節只有兩天,但一樓的臨街店鋪只有三家開門,剩下的幾家大門緊鎖,一家已被搬空。走上二樓,“佛山環市童裝交易中心招商處”的大門緊鎖,一部分場地成了當地社保基金局的辦工用地。昏暗中,很多空空如也的鋪位打著“××童裝”的招牌,顯示這里也曾客商云集。“二樓已經很久沒生意了,去年生意很淡,少了至少五成,今年也還沒接到單”,一樓一家專賣螺紋面料的老板嘆氣。
同樣的情況出現在東莞。2月1日,東莞寮步黃坑工業區一家針織廠相關人員告訴記者,工廠三十個工人,目前只有6個回來,預計元宵節后工人才會陸續回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沒有接到什么單,基本處于虧本狀態。
調查中,不少服裝企業對今年的訂單情況憂心忡忡,認為前景不明朗。而據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透露,事實上,服裝行業訂單匱乏的情況從2011年服裝企業訂貨會已見端倪———不少企業2011年的訂單減少達三成左右,近一半出口企業表示訂單嚴重缺乏,其余企業訂單也大多只能維持到春節前后。
工廠局部顯癱瘓狀態
近日,記者來到東莞濠泮鞋材廣場二期的環球鞋業大廈。盡管已是年十一,但大批門店仍在歇業,也看不到一個客戶。“今年開工普遍較晚,不知道為什么”,一位保安說。“基本做熟客,平時人流也不大”,一家鞋店的老板娘邊說,邊忙著整理貨物。旁邊的兩家店鋪已經搬空,只留下店門口的招牌。其中一家門口還貼著物管的告示,稱檔主有欠款未結,收回物業。二樓開業的店鋪只有寥寥數家,更多店鋪大門緊鎖,其中不少人去屋空。
與環球鞋業大廈相鄰的匯森鞋城和康美鞋城也很清冷,至少八成的店鋪還未開門,記者零星看到一兩部小貨車停在路邊。一些店鋪不僅鐵將軍把門,甚至貼出“轉讓”小廣告。“不知道怎么回事,沒什么人來”,四川人胡女士是匯森鞋城一家鞋店的老板,她初八開業后什么單也沒接到。胡女士說,這里二三十平方米的鋪位,月租2600元,比旁邊的環球鞋業大廈貴了不少,但生意還是不好。“這里本來是做批發的,但現在零售也做,生意不好”,胡女士抱怨。
胡女士認為,不僅他們不好過,鞋廠也難。胡女士說,她妹夫在工作,上千人規模的大鞋廠預計到今年底要裁員一半,還有些鞋廠去年已經倒了。“利潤空間很小,有些訂單價格壓得太低,我們也不敢接。小鞋廠很多是在虧本經營”,匯森鞋城D區一位老板也說。據了解,東莞市有鞋業企業1500多家,配套企業2000多家。而據東莞工商部門此前透露的數據,僅在2011年8月份,該市共注銷、吊銷各類鞋企104家。除了正式登記注銷、吊銷的企業,還有多少企業悄然關閉?這個數字顯然不可知。(-最專業最權威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