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前后政府攜手鞋企破解招工瓶頸
【-行業新聞】2月3日,記者走進廣安區前鋒工業園區福輝鞋業公司,只見寬敞的廠房內新員工培訓緊張有序。春節前還為招不到工人而犯愁的總經理汪世福如今喜笑顏開:“我這20多條生產線很快就能全部開齊,完成與日本簽訂的運動鞋訂單,心里總算有底了。”
與汪世福一樣如釋重負的還有華鎣市工業新城的國雅電子、領創電子,岳池縣浪琪制衣有限公司、鄰水華訊電子有限公司等企業的老總們。
據不完全統計,春節后,各區市縣工業園區企業拿出的用工需求總計在10000人以上。其中,僅福輝鞋業公司的用工需求就多達2000人。
如此大的用工需求,何以在短時間內得以解決?記者在采訪中看到破解招工難,政府在行動。
1月30日一大早,記者在位于前鋒工業集中區福輝鞋業公司廠區舉辦的廣安區萬人招募會現場看到,廠區院內外擠滿了招聘人員和求職者。
在摩肩接踵,人山人海的求職者中,許多鄉鎮主要領導,帶著本鄉鎮的返鄉或在家農民工前來應聘。據該區就業局負責人介紹,為保證能招到人、招足人,區上給各鄉鎮(街道)下達了招工指標,并撥出專款,對組織農民工到園區應聘的鄉鎮給予差旅費補貼。同時,各鄉鎮(街道)按照區上的統一要求,采取召開團拜會、院壩會等形式發布招工信息以及在公路沿線、場鎮街道懸掛招工宣傳標語等。
1月31日下午,記者在華鎣市招工現場的所見所聞與廣安區相同。鄰水縣則采取發短信的形式發布招工信息。
政府組織搭臺,企業求賢招能,是快速破解企業招工難、用工難的根本所在。
在政府主導的這次招工活動中,受益最大的當屬福輝。這家生產運動鞋的出口企業,訂單已簽到了6月份。“春節前,我只開了7條生產線,根本無法完成訂單,當時急得像熱鍋里的螞蟻。”汪世福感慨萬千,“政府一出手就解了燃眉之急,為我避免了近千萬元的損失,非常感謝黨委政府。”
“政府出招,解的不僅是企業的燃眉之急,而且降低了企業的招工成本,擴大了選擇面。”吉中汽飾總經理楊浩宇也深有體會:他們雖然缺工只有80多個,但光靠企業到各鄉鎮招工,一時也難招齊。
幾個區市縣幾乎在同一時間組織大規模的招工活動,既不是搞形式,更不是圖熱鬧,而是隨著工業強市戰略的深入實施,工業經濟在三次創業中迅猛發展,大項目紛至沓來,大工廠如雨后春筍,廣安已由勞務輸出大市開始向勞務需求大市轉變。企業招工難、用工難問題日益突出。
應企業之所需,各級黨委政府謀定而動,抓住春節大量農民工返鄉的有利時機,采取多種措施,搭建起了企業與農民工之間供需信息對稱平臺。
政府搭臺,之所以能在短時間破解企業招工難、用工難問題的另外一個主要原因是“歸屬感”,讓農民工停下了南下的腳步。
“三年前,我和你們一樣在外打工。外面確實能掙錢,但由于長期沒能照顧到家庭,錯過了教育兒子的良好時機,使兒子養成了很多壞習慣。2009年,我毅然回到前鋒園區慧博玻璃廠務工……園區每月的工資已有2500元至3000元……生活不僅僅是為了錢,還有親情的維護和情感的歸宿……”一員工說到。(-最專業最權威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