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心理健康調查有無必要?
■新聞事件
“我覺得我很健康,心理沒有問題,就算有問題也是我自己的事,你們就不用管了。”架橋隊小趙沒有填寫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就走掉了。周圍也有部分員工附和著,“這不是耽誤生產嘛,別浪費時間了。”
這是中鐵二十二局二公司津秦項目部,去年進行員工心理健康問卷調查時的情景。
該項目部90余人的施工隊伍中80后年輕人是主角,有近20名技校實習生,其中還包括10名90后。由于施工企業屬于高危行業,從業人員的心態關系著安全生產;大中專院校畢業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心理壓力與日俱增;新生代農民工除物質追求外,開始關注自身發展,因此重視員工心理健康很有必要。
該項目部決定針對新生代農民工和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的心理特點,做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了解員工的所思、所想、所盼,全面掌握員工心理狀況,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工作。
調查問卷統計結果顯示,該項目16%的員工有焦慮、易怒等非健康心理,90%的員工希望企業關注自己內心所想。通過調研摸底,結合企業生產實際,該項目部將關注員工心理健康,強化人文關懷工作落到實處,有效疏導員工情緒。
該項目部挑選有經驗的黨員干部和有責任心的老員工擔任兼職“心理醫生”,對員工及時進行心理疏導。關注新老病弱員工,性格急躁、情緒波動大,性格孤僻、人際關系緊張的員工,一旦發現情緒不穩及時進行心理干預。建立員工檔案,動態掌握員工家庭社會關系、工作生活情況變化。
此外還通過舉辦健康知識講座,讓員工掌握“自我身心調適”方法,確保每位員工以健康心態投入到工作中,確保行為安全。
創建良好的工作軟、硬環境,滿足員工體面勞動的心理需求。該項目部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通過籃球比賽、象棋比賽、知識競賽等10多項文娛活動,確保每一位員工都能參與其中,在活動中增進交流溝通,塑造積極向上、團結協作、寬容友愛的文化氛圍。通過配備安全帶、對講機等安全防護裝備,統一發放被褥、工作服等勞保用品,改善住宿環境、伙食等,營造溫馨和諧的工作環境。
同時,該項目部切實提高員工技能素質,為員工提供職業發展平臺,滿足其發展需求、增強其歸屬感。營造尊重知識尊重勞動尊重技能尊重創新氛圍,通過自主培訓、外送培訓、導師帶徒、以老帶新、增發技術津貼、重獎創新等多種方式激勵員工多學知識、多練技能,不斷提高員工技能素質。大膽提拔使用一些有理想、求上進、懂技術的年輕員工,力爭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通過促進員工不斷追求新目標,獲得新動力,打消了一些員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由于換崗、跳槽等近似候鳥的打工方式造就的“過客心理”,讓青年員工真正“踏實”下來。
目前該項目有17名80后青年員工走向項目總工、部長、隊長、指揮、工班長等崗位,留住、培養了一大批技術人才。(張桉楠)
■編輯點評
快樂也是生產力
新年伊始,想象著工地上那群靠力氣吃飯的工人們面對心理健康問卷,有點尷尬,可是心底深處,很溫暖。
長期以來,一些企業一直比較注重員工的身體健康,而忽視其心理健康問題。然而,員工的心理問題極大地影響著企業的績效及個人的發展。英國一家機構的研究顯示,每年由于心理壓力造成的健康問題花費的醫療費用和工作缺勤造成的損失達GDP的10%。
由于壓力的困擾,造成缺勤率、離職率、事故率高以及體力衰竭、精神恍惚、抑郁癥等一系列心理和病理后果,并最終影響企業的績效。員工的情緒問題會在企業中彌散,形成一種壓抑、消極、悲觀的組織氛圍,使士氣低下,缺勤率、離職率及事故率上升,工作中的人際沖突增加,招聘、培訓等人力資源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下降。
快速多變的多元文化和價值觀沖突,以及80后、90后成長的經歷,使得年輕員工更注重自身人格的尊嚴。與此同時,在很多企業,青年員工找不到工作的快樂,甚至看不到人生的方向,導致他們對工作產生厭倦,進一步發展,就可能做出非理性的極端行為。
其實,心理健康管理不是什么新鮮事物。在西方,企業很早就采用一攬子解決方案——“員工幫助計劃”來幫助員工維護心理健康。它可以體現企業人本管理的文化,是對人性的一種尊重,能夠平衡員工的工作和生活,而不是把他們當做工作機器。
正確高效的心理疏導是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種實現路徑,快樂,其實也是生產力。讓員工們認識到自身的重要,體會到日常工作的多彩,感受到職業的幸福,學會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調整職業心態,克服職業倦怠,不斷注入工作激情,從繁瑣細致的工作中發現人生的價值,享受工作的樂趣,最終才能促進員工和企業共同和諧發展。(—最權威最專業的鞋類資訊中心)
- 上一篇:80后不加班 90后不工作
- 下一篇:領導一個國際團隊:3個聰明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