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行動計劃助力中小企業發展
【-】中小企業是各國實現經濟增長、推動創新、增加就業的重要力量,中小企業作為全球經濟社會發展中最活躍的因素之一,日益受到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
2008—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中國中小企業受到的沖擊也很大。面對危機,中國政府果斷決策,實施了“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采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包括4萬億投入以及一系列擴大內需,促進企業調整結構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措施。這些經濟刺激措施,讓中小企業廣泛受益,中國經濟得以較快從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中走出來。
2010—2011年,我們重點從財稅支持、金融服務、鼓勵創新、服務體系、劃型標準修訂等方面,采取措施推動中小企業的發展。
一是增加財稅支持,減輕企業負擔。2010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重點支持為中小企業提供公共服務的項目。對年應納稅所得額3萬元及以下的小型微利企業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為企業減輕負擔和增加支持約330億元。
二是改善金融服務,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金融部門在穩健的貨幣政策大環境下,加大了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實施差異化監管,大力推動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中小金融機構發展,加快培育信用擔保機構。
三是加強技術創新,加快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大力實施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和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工程。采取措施支持技術進步、技術改造和科技創新等促進中小企業產業優化升級項目。
四是健全服務體系,提高企業素質。推動為中小企業提供職業培訓、管理咨詢、信用評價、創業輔導、質量檢測、共性技術研發等服務的機構快速發展。2010年參加各類政府補貼職業培訓的勞動者達兩千多萬人。
五是加強對中小企業的分類指導,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中國政府頒布了新的《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為進一步加大對小型、微型企業的扶持力度奠定了基礎,使各項扶持政策向更為弱勢的企業群體傾斜。
未來五年,中國促進中小企業成長的一批關鍵工程和行動計劃即將實施。其中包括:
一、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建設工程。支持建立和完善4000個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重點培育500個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在80%以上的省級地區基本形成以資源共享、服務協同為主要特點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網絡。
二、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建設計劃。支持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實施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推進工程。支持建設面向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服務平臺。促進產學研合作,加強質量和標準工作。
三、中小企業信息化推進工程。加強信息化培訓和示范引導,鼓勵開發適合中小企業應用的信息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建設中小企業信息化應用服務平臺,加快信息技術在中小企業核心業務環節的普及推廣和深化應用。
四、創辦小企業計劃。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創業培訓、輔導服務的工作機制,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促進小型微型企業創立和發展。支持建設和改造3000個小企業創業基地。
五、中小企業管理提升計劃。加強中小企業管理和管理創新,推廣中小企業管理創新經驗,鼓勵開展中小企業管理咨詢服務。繼續實施國家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每年完成約50萬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培訓任務。
六、中小企業市場拓展計劃。推廣“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鼓勵大企業與中小企業協作參與政府采購活動。鼓勵中小企業利用電子商務拓展市場。
繼續辦好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未來亞歐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和經濟產業結構的升級,離不開中小企業的健康、平穩發展。我們將廣泛學習和借鑒亞歐成員在發展中小企業方面的成功經驗,不斷改善中國中小企業的經營環境,提升企業素質,并堅定不移地推動亞歐國家間中小企業的溝通與交流,與亞歐成員一道,共同實現中小企業的發展和跨越。(-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