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四成企業未接到明年訂單
【-要聞分析】外需下降,內銷不足,這是今年以來出口企業面臨的兩重困境。繼廣東海關公布全省加工貿易出口增幅自6月起連續下跌,佛山市南海檢驗檢疫局日前發布了針對南海15類出口中小企業的調研報告,顯示出口下降1.8%,玩具、紡織、燈具、家具出口企業困境最大。
“凈出口占我國G DP比重正在減小,由2007年的8.9%到去年的3.9%,今年預計占比在2.8%左右,因此外需的下降對我們的影響比2008年要小。”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接受南都記者采訪表示。經濟體對外貿倚重程度正在減輕,這也意味著傳統加工制造出口企業確實走到了轉型升級的關口———
“形勢復雜,難做判斷”
廣東出口業向來集中在輕工業、小型制造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佛山市南海檢驗檢疫局對當地中小企業的調研顯示出口下降1.8%,玩具、紡織、燈具、家具出口企業困境最大。南海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1月,南海家具及其零件出口金額為4 .8億美元,同比增長9 .6%,增長幅度小于同期南海區出口總體增速22.5%.據業內人士透露,小型加工制造業的整體情況都不容樂觀,尤以紡織品、玩具、家具、皮具鞋類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
惠州惠東鞋業商會副會長、惠州市振鵬鞋廠董事長陳油日前向南都記者介紹了惠州鞋業的現狀,“到了年底,企業接的訂單都是準備生產明年春、夏季的產品。從季節性來看,這個時候也算是小旺季,訂單是不少的。但比起去年、前年的同期水平,普遍有15%-20%的下降。”
廣東省輕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游茂生接受南都記者采訪表示,“中東形勢、歐洲債務、美國經濟復蘇等對國際貿易影響巨大。各方統計口徑不同,各類企業數據的報備難以用科學的監測方式佐證,可以說明年的形勢難以推斷。”廣東省中小企業副局長官維平也向南都記者表達同樣觀點,“形勢復雜,難做判斷。”
最大玩具廠員工減少近千人
“年前幾個月是傳統的旺季,也算是我們最忙的時候,不少企業手里也拿到了外單訂單,眼下對人手要求很高,我們也都漲了工資,但還是留不住工人。很多工廠做不過來,只得忍痛放棄或取消訂單,不然到時無法交工,罰錢是H old不住的。”惠州惠東鞋業商會副會長、振鵬鞋廠董事長陳油無奈地告訴南都記者。
“2008年之前,中美公司多時一天出口20個貨柜,如今一天只能出口10個貨柜,訂單的減少一目了然。”南海最大的玩具廠中美玩具廠內部員工告訴記者,近4個月公司員工減少近千人。
在出口受挫,制造業增長乏力的形勢下,轉內銷、開拓內陸地區及新興市場成為眾多企業的選擇。中山廣東一通鋼管工業有限公司外貿經理葉存益向南都記者表示公司明年將進一步發力東南亞市場,“目前我們出口效益比較好的區域在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地。預計東南亞的增長大概是3%-4%,比起歐美市場的下跌,這個成績已經不錯了。”
佛山南海多家陶瓷企業表示,歐美市場今年受挫,業績全面下滑,新開拓市場中,中東、南美等地比較強勁,老牌市場中,東南亞、香港出口成績較為理想,業績貢獻約占20%.
中國紅牌企業集團總裁,中國民營企業家協會常務理事葉志中向南都記者表示,“目前的困境是國際消費沖動受明顯抑制,消費趨于理性和穩定。這不是一個行業、產業或國家的問題,涉及到全球經濟復雜化下消費理念轉變的問題。”
抱團融資
南海檢驗檢疫局辦公室副主任鄭世平昨日接受南都記者采訪表示,外貿企業行業各異,接單、生產的周期和特點也不盡相同,因此一份統計表未必能完全反映進出口的現狀,但本次調研將為該局總結今年工作和制定明年計劃提供一定的借鑒。
鄭世平表示,有關部門從多層面鼓勵燈具、家電企業研發技術,進軍高端市場。例如檢驗檢疫局就曾邀請德國認證機構幫助南海燈具企業打包做認證,既降低了費用,又批量幫助具備生產資格的企業進入歐洲利潤更高的高端市場。
還有一些企業則開始將生產基地挪至內陸地區。南海一家燈具廠就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進入貴州。據該企業介紹,由于當地年輕勞動力不愿出省打工,一個地級市往往有幾百萬富余勞動力,企業搬遷生產基地,大大降低了勞動成本。
打包發債也是眾多企業力圖爭取的突破點。繼佛山11月成功發行首批3 .8億規模的集優債后,廣東省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近期聯合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共同組織發行中小企業集合債券,擬共同組織發行50億元廣東省中小企業集合債券。“50億元作為中小企抱團融資的一種方式,較好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中風險與收益的不平衡。”廣東省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秘書長謝泓向南都記者表示,但其也設置了一定門檻,經營運轉較為健康的優質企業才可獲得,小規模的中小企業仍難參與。
地理縱深
南海中小企業:近四成企業未接到明年訂單 年關將至,南海出口中小企業今年生存境況如何?南海檢驗檢疫局日前為此展開了近兩個月的大面積調查,覆蓋了15類行業749家企業,發出調查問卷749份,共收到有效問卷728份。
問卷中,獲一季度訂單的有375家企業,占52%,而獲半年訂單的只有57家,占8%,此外尚無訂單的占37%,有267家企業。南海檢驗檢疫局分析人士表示,“這個調查結果有點耐人尋味,顯示企業呈兩極分化狀,形勢不容樂觀。”
據悉,此次問卷主要調查了南海區初級農產品、加工食品與化妝品、家具、紡織品服裝、玩具、皮革制品、陶瓷玻璃塑料制品、機械設備及汽車、家用電器、照明設備、化工品及礦產品等15類企業。調查結果顯示,紡織品服裝、其它機電產品、家具數量占前三位,分別占14%、12%、11%.調查對象按員工人數將企業規模分為20人以下、20—150人、150—300人、300—1000人、1000人以上五類,比例分別為:6%、54%、20%、14%、6%,主要以20—150人的小型企業,生產產值在300萬—1000萬元為主。
據悉,受調查的企業生產產值占設計產值比例50%以下居多,占40%,出口量占生產產值60%以上的有半數企業。生產類型以自主品牌、O EM貼牌、自主品牌+O EM貼牌為主,這三類占95%,只有不到5%的企業為O D M貼牌。而對于2012年出口形勢判斷,預計訂單占產能比不足10%的有345家企業,占47%,預計訂單占產能比50%以上僅有129家企業,占18%,普遍對出口前景信心不佳。(-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 上一篇:傳統企業電商路尚需外包保駕過寒冬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