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企品牌落戶永州形成新型產業鏈
【-國內動態】近日,湖南省的衡陽、永州、郴州三市正式獲批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這是繼長株潭城市群“兩型”試驗區之后,又一個國家級區域規劃。隨著湘南產業轉移進入“國家方陣”,基層檢驗檢疫機構開始面臨日益復雜的工作情況。如何把檢驗檢疫工作有效融入當地承接產業轉移的奔涌大潮中?衡陽檢驗檢疫局(簡稱衡陽局)不斷挖掘潛力,創新思路,贏得了地方政府和企業的交口稱贊。
拉近距離
衡陽局僅有19名干部職工,但是轄區卻覆蓋衡陽、永州兩市,包括20個區、縣(市)。此外,永州市的藍山、寧遠、道縣、新田四縣是湖南省出口加工貿易企業最集中的區域,但當地一直未設立檢驗檢疫機構。最遠的企業在400公里外,即使全局19個人天天往外跑也顧不過來。“趕路加辦事,至少得兩三天時間才能完成全部檢驗檢疫手續,成本高、效率低,客戶等不及……“藍寧道新”走廊的600余家產業轉移企業深感不便。
衡陽局有效整合資料電子化、遠程傳輸、繳費段結、內部無紙化、風險分析、一廠一策等措施,在風險控制的前提下,實現業務全流程的無紙化辦公,為具備條件的誠信企業建立了快捷通關模式。現在,輕點幾下鼠標,電腦自動擬就報檢單證并通過網絡傳送給衡陽局。隨后該局會發送領取單證的短信通知,憑短信企業即可到口岸直接辦理通關手續。
“以前,一次要跑幾百公里到衡陽市辦理通關手續,F在,最快十幾分鐘就能完成?,這就是上午剛報的單,換證憑條全出來了。”12月7日,藍山縣湘威鞋業的報檢員小陳拿著一疊憑條感慨地說。實施“無紙化”報檢后,企業從報檢到取得放行憑證的時間平均縮短了24小時,每家企業每年大約能節省5萬元的成本。
為更好地對接企業,衡陽局爭取湖南檢驗檢疫局的支持,先后在藍山、道縣兩地成立了檢驗檢疫工作組,常駐檢驗檢疫人員為當地企業帶去了更快、更多的服務,并可隨時深入企業進行技術指導。“承接產業轉移企業的出口通道變得更順暢、快捷,永州承接產業轉移更具優勢和吸引力了。”永州市政府領導激動地說。
促進優化
把關就是服務。在承接產業轉移的過程中,衡陽局不是讓當地“簡單復制”東部產業,而是著眼于促進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把檢驗檢疫的職能發揮在企業起步、質量提升、創造品牌、戰略發展的全過程。
由于時間倉促和考慮成本因素,不少轉移企業的內部管理,尤其是質量管理體系不夠健全。不僅自身產品質量上不去,也影響了地方產業的整體水平。衡陽局根據各個企業的質量管理狀況,采用了“一廠一策”檢驗監管模式。“質量水平越高,優惠政策越多”,給企業指明了方向。企業從國外進口先進的技術設備時,衡陽局還鼓勵企業注重制度、管理措施等“軟實力”的引進,讓質量管理跟上設備的進步,使得先進技術的潛力充分發揮。近年來,衡陽局先后幫助10余家出口鞋類、紡織品企業建立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
“從來料檢驗、過程控制到成品檢驗的嚴格流程,每雙成品鞋都能達到彎折35萬次不斷裂的標準。”湘威鞋業董事長說,質量提升讓湘威鞋業不斷發展壯大,產品也由最初的部件加工向成品生產轉換,今年有望生產“彪馬”800萬雙,全年進出口總額達到1.6億美元。如今,世界3大 、、彪馬的生產基地都已落戶永州。相關企業也紛紛在永州落戶投產,逐步形成產業鏈。(-最專業最權威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