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為網購消費者權益護航 網購立法迫在眉睫
【-滾動快訊】首先說說網上購物的話題。不用出門就能輕松買到東西,這么簡單便捷的方式讓網絡購物在咱們的日常生活中是變得越來越平常,不過問題也來了,因為網購跟傳統的面對面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交易方式不一樣,一旦出現問題,消費者維權起來難度也不小。
當網購逐步走進尋常百姓家,"虛擬世界"的消費者權益保護也越來越令人頭疼。有過買到假貨、下單容易退單難等遭遇的消費者不少。另外,賣家發貨延遲、實物與圖片不符、贈品缺失、不履行售后服務等等問題,也讓大伙很頭疼。
【南寧市民 吳先生:買一雙安踏,你看著上面說得很好,其實買回來是那種高仿品的!
當到手的貨看著不滿意用起來不舒服,大伙能想到的就是回頭找到賣家,但往往一說到要換貨退貨,賣家立馬變了臉。
【南寧市民 吳先生:最近買一個路由器,后面用了一下有點問題,經常掉線,然后我就跟那個賣家協調說要換,然后他的服務態度有點不好,講得很生硬,后面沒有換成。】
由于消費者購物證據不足,手中除了匯款單,或者和賣家的交易記錄之外,就沒有其他購物憑證了,而匯款單又無法具體標明商品的功能、型號等內容。賣家一個置之不理,消費者心中縱有千句冤,也投訴無路,有一種隔空打牛的無力感。
另外,由于網上商店特有的虛擬性,工商局也很難出面上門解決問題。再加上又沒有正式法律法規給消費者撐腰,消費者到底能不能維權成功,還得靠運氣。
【南寧市民 黃女士:有退款成功的,但是退貨的我自己也懶得折騰了。就覺得比較麻煩是吧?對,很麻煩!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網購的健康發展需要政府部門營造環境,保駕護航。事實上,相關部門已經行動起來了。去年6月1日,國家工商總局正式公布了《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首次對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的全部過程和各個環節進行了規范,個人開網店開始實行"實名制",可以說這次的"開門立法"起了不小的促進作用,但整體上來講,要解決網絡購物中出現的不少問題,在立法上還需深入。
前陣子,當當網因操作失誤導致的價格烏龍不斷,繼取消"1元"訂單引起爭議之后,還不到一個星期,當當網又將原價為1100元的手機錯掛110元,而在8月9號,當當網又再次取消了原價數百乃至上千元套裝童書的"50元"訂單,原因又是"人工錄入錯誤"。實際上,當當網這樣的烏龍事件并不是個例,2010年卓越網被曝出一款500多元的移動硬盤標價118元,發現價格錯誤后,訂單被刪;京東爆出"菜刀門", 將王麻子刀套裝價格標錯,引發消費者集中訂購數萬把等等。
除了這些烏龍事件引起的糾紛,在網購上侵權事件、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問題、詐騙事件等等不良現象也不在少數。據9月22日發布《2011年8月份中國團購統計報告》顯示,8月份全國團購網站總銷售額突破12.5億元,創歷史新高,但與此同時,當月有300家網站倒閉。在倒閉的團購網站中,除因經營不善所致外,很多是存在價格欺詐和假冒偽劣產品而被消費者拋棄?蛇z憾的是 ,目前我國專門針對網購的立法非常少,只有一部《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消費者想要維權時,只能通過傳統法律比如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等來解決網購糾紛。此外,在網購監督方面,也只是買方和賣方的相互監督,沒有形成獨立于買方和賣方以外的第三方監督機構,這就為網購市場的不規范埋下了隱患。就此有專家就提出,要解決網絡購物出現的種種問題,除了加強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監督外,加強電子商務立法勢在必行。
之前我看過一個報道,說今年全年網絡購物的交易規模有望突破7700億元。這么大一個市場,目前我們國家還沒有正式的法律來進行規范,確實是成問題。不過最近傳來一個消息說,到明年,這個現狀有望得到改變了。
前兩天,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了這么一個消息,商務部市場秩序司司長常曉村說,商務部目前正在起草網絡購物條例,將力爭列入明年的立法計劃。而在此之前,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也表示,商務部將在專項行動的基礎上建立網絡購物監管長效機制。一是【開展網絡購物領域立法工作】,通過法律手段規范網絡購物健康有序發展。二是【出臺《網絡購物商品配送服務規范》】,對網絡購物相關經營活動進行規范和引導。三是【強化網絡購物平臺主辦方責任】,要求網絡購物平臺建立商標、專利、品牌查詢系統,嚴格網上賣家和商品市場準入制度。四是【建設"全國網絡商品交易監管信息化平臺"】,逐步建立所有網站賣家的真實信息以及信用記錄。這兩個消息一傳出來,立刻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南寧市民 夏女士:如果有一個第三方來進行一個保證的話,對消費者來說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
不少消費者認為,網購平臺提供方應該從技術上完善像支付寶、財富通之類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在交易過程中,應該給消費者提供正規發票、三包憑證,以及電子交易單據等交易證據。另外,還有消費者認為,相對于這些事后追償維權,立法要是能著眼于事先保障會更好,敦促網購平臺提供方在進貨的源頭把好關,規范準入制度,把有問題賣家、貨物擋在門外。(-最專業最權威的鞋業資訊中心)
- 上一篇:圣誕來臨之際 商家鞋品促銷花樣百出
- 下一篇:離職前起貪念 盜竊產品鞋被批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