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需要撥亂反正
【-鞋企股市】中國股市十年下來,市場膨脹了5倍,與此對應的是指數的原地踏步。有老股民一聲長嘆,“我們股民真可憐,辛辛苦苦10年,結果連豬都跑不贏。”據統計,生豬收購價格從2000年的3.5元/斤,漲至目前近10元/斤,漲幅約3倍。
中國股市長期低迷,而從根本上說是我們的市場定位、指導思想和管理理念出了問題,只有在這幾方面撥亂反正,中國股市才能健康發展,中國股民才能從發展中受益。
首先,股市為什么人服務?我們的股市應該是為多數人服務和謀利益的,而不是為金融寡頭和金融顯貴服務的。保護好中小投資者根本利益,應該是中國股市監管的起點和落腳點。假如某一市場的運行結果老是導致少數人一夜暴富,多數人被套牢虧損嚴重,那么,人們有理由質疑這樣的市場是否公平和公正。
其次,中國股市的投資和融資功能該如何定位?股市圈錢融資功能“來勢兇猛”,投資功能被進一步忽視和弱化。去年以來,IPO融資和再融資數目和規模有增無減,一個個融資大鱷張著血盆大口在股市肆意圈錢,超募公司一接一個,造成一方面巨額超募資金躺在銀行賬上花不出去放貸吃利息,另一方面股市大規模失血。2011年一年間上市公司或超250家,平均每個交易日都有一只新股上市,市場資金自然也就無力承受。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股市政策導向上一直以來是以融資為主,往往以融資多少來衡量政府和企業的業績,造成上市公司熱衷于“圈錢”,而從根本上忽視了對投資者的合法回報。
第三,偽市場化是不是中國股市所需要的?從目前新股發行機制來講,本身就不是市場化發行而是發審委審批制,卻只讓定價、圈錢規模和發行速度市場化,在一個非市場化的市場來講市場化,這本身就是“偽市場化”。在市場基礎軌制不健全,游戲規則不完善的前提下,其市場化怎么能夠使人相信它的公平、公正與公道呢?市場化不能成為監管者推卸責任、利益團體打劫中小投資者的借口和遮羞布。
第四,中國股市國際化步伐是不是太快了?國際板是股市國際化的重要內容,但國際化不僅僅是吸引幾個國外公司掛牌上市的形象工程,也不應是完成階段性任務的政績工程,國際化的范圍、程度、步驟要與中國股市的承受能力、風險控制能力和監管能力相適應,不能為了國際化而國際化。(-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 上一篇:A股十年漲幅為零
- 下一篇:利空纏身股價暴漲 貴人鳥警示三大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