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中小鞋企生存之道:“專特精”
【-國內動態】沿海勞動密集型企業近來普遍遭遇經營困難,再現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時中小企業生存難狀況。中小企業如何度“難關”呢?
增長與下降
記者采訪發現,當前中小企業雖然面臨普遍性的外部環境壓力,但仍有一些在品牌經營、關鍵技術、細分市場上求創新,某一方面形成競爭優勢的企業,維持不錯的增長。
一些企業人士認為,“等單型”企業唯有直面困難,切實轉變粗放式經營模式,走“專業、特色、精致”道路,才能告別“年年難過年年過”狀況。
晉江市經發局、廈門市經發局相關人士,以及一些企業主認為,2008年金融危機后,許多外貿企業轉向國內爭搶市場,加劇了內銷市場的競爭。同時,中小企業內部開始分化,一線品牌尚能維持不錯的增長,、沒有品牌的加工型企業受到很大沖擊,特別是一些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壓力很大。
有業內人士認為,相對于2008年的金融危機,今年的困難狀況持續時間將會更長,對企業的考驗也更大。
困難加劇
相關調研顯示,困難的企業多是“有單就做、沒單就停”的“等單型”企業,在產品競爭力上無“一技之長”。
晉江市是生產基地,有、361等品牌,更有大量無品牌加工廠。相當部分鞋廠靠從大廠接單為生,有活就干,沒活就停,不但不搞產品開發,而且一看到大廠的新產品上市,就迅速“依樣仿制”。由于管理費少,過去還能賺點錢,隨著行業產能飽和,內銷市場競爭加劇,“夾縫中求生存”越來越難。
晉江人士普遍反映,現在幾大品牌的市場強勢地位已確立,他們的開發周期縮短、產品換代加快,一個款式賣一段后就打折,留給“模仿跟風”的加工廠的市場空間越來越小。
不少企業因在外觀設計、關鍵技術、細分市場等方面“高人一籌”,不用擔心生存問題。
遠通鞋業沒有與直面競爭,而是選擇帆布鞋為主攻產品。頗具時尚感的帆布鞋,不但成本相對低,而且受到年輕人喜愛。
衛浴潔具是福建另一優勢產業,閩南一帶有上千家企業。南安市元谷衛浴有限公司主打產品是水龍頭里的銅彎管,目前給國際品牌企業配套,今年銷售額超過億元。元谷總經理阮志總坦言,這個產品無法完全機械化,經驗十分重要。
“中小企業一定要專業人做專業事,把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做精,也許企業規模無法做到很大,但利潤率并不低。”阮志總說。
玩不得虛的
恒安集團產品是衛生巾、日用紙品,去年產值130多億元,被視為福建民營企業的“標桿”。恒安首席執行官許連捷說,他經常應邀給中小企業做報告,有機會便呼吁大家轉型升級。2008年中小企業遇到轉型的壓力,但后來受惠于救市政策,不少企業又忘了升級,今年,轉型升級是一場回避不了的考驗。
阮志總認為,現在消費越來越個性化,市場就會越分越細,大企業往往是大規模批量生產,而中小企業在某個方面更容易做精做專,個性化消費趨勢有利于中小企業。
專家認為,小企業不能成為大企業的“縮小版”,而是細分市場、錯位競爭,培養自己獨特的競爭力,相對于在一個小的方面成為品牌,獲取一定的品牌利潤。多數中小企業要向專業方面轉型,要在某個點上做成“業內品牌”,而不是市場品牌。
晉江市食品行業協會秘書長陳昌熙說,食品算是最傳統的行業,但現在技術發展很快,比如無糖技術、功能性食品,需要企業投入大力氣搞研發。食品產品多樣,對每個企業來說是要做精做專做新。
許連捷認為,大企業離不開中小企業,中小企業永遠有生存空間,其關鍵要放棄粗放經營,找準定位,做強做專做特。目前,相當部分遭遇困難的是“等單型”企業,沒有培養出讓大企業離不開的專項優勢,命運便掌握在別人手中。(-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