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制鞋業緣何留不住優秀藍領工人
【-行業新聞】最近,中國皮革協會發布了《未來五年及中國鞋業發展趨勢藍皮書》,解讀了中國皮革行業“十二五”指導意見,并就世界最有競爭力的幾個國家制鞋勞動力成本數據進行對比,中國制鞋勞動力成本1.3~1.5美元/小時,國際競爭壓力大。
中國皮革協會提供數據顯示,去年年產量130億雙,勞動力成本是1.3~1.5美元/小時;印度年產量20億雙,勞動力成本是0.65美元/小時;巴西去年各類鞋年產量近9億雙,勞動力成本是4.35美元/小時;越南去年各類鞋年產量近8億雙,勞動力成本是0.48美元/小時。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在幾大最具制鞋競爭力的國家當中,中國的制鞋勞動力成本高于印度和越南,中國鞋業的競爭壓力進一步增大。
同時中國皮革協會也指出,這些國家要在十年內取代大國的位置,也是比較困難的,但是中國在今后發展中的競爭壓力依然很大,必須加快調整結構、轉型升級,徹底摒棄依靠速度、規模、價格進行競爭的發展方式,而向依靠質量、標準、技術、服務、創新能力和品牌影響力進行競爭的發展方式轉變,由此也可驗證我國鞋業在今后十年仍是發展的最好時機。
制造業風險:留不住優秀藍領工人
記者:從今年以來從各方面統計數據來看,東莞鞋業確實有不少企業倒閉。對于這樣一個涉及人員多、產業鏈復雜的行業,該怎么做?
龍永圖:企業倒閉問題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些是自身經營不善,有些是外部大環境造成的,這要具體到企業來講,而不能進行一般性概括。
作為一個發展了30多年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現在論壇也在討論鞋業企業如何轉型升級、如何生存的問題,我覺得政府對這樣的產業應給予支持。對一個產業的扶持,不僅僅看其產品能否創造高價值,還應看到它創造的就業機會,帶來了多少崗位,為社會穩定作出了多少貢獻。在具體扶持上,我想政府應該在稅收、給企業補貼上做點文章。
事實上,對傳統產業給予補助,在中國入世后我更感到迫切。入世后,我們對農民進行補貼和支持,前幾年還取消了農業稅,近幾年每年都不斷出臺政府扶持農業發展。對于勞動密集型傳統產業,政府應從民生、就業等角度考慮。
鞋企應努力留住優秀藍領
記者:美國全球采購總裁查理說,未來5年,中國鞋業企業可能面臨生產效率低下,中國企業必須加強對員工培訓,否則中國鞋企競爭力難以持續。您怎么看這一論斷?
龍永圖:他認為中國企業勞動效率低下,與東南亞、非洲競爭未來可能很不利,這一論斷有些道理。在過去幾十年,中國城鎮化沒有經驗,存在偽城市化的傾向,沒有使進城的人變成居民。農民工來了一批又一批,農民工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最大的功臣,他們把青春獻給了制造業,自己卻沒有使生活過得更好。
要鞏固城鎮化成果,就在于如何把外來打工的工人留下來,成為當地居民,享受經濟發展帶來的成果。日本、德國的制造業很厲害,在于它們努力留下了一批藍領。中國如果培養不起、留不住藍領工人,留不住一些優秀藍領成為當地居民和管理者,中國的制造業依然面臨風險。(-最專業最權威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