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奧康視角透析溫州鞋入世發展新格局
【-行業新聞】勞動密集型產品成為入世的最大受益者,而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說,現在這些行業無疑成為發展受限的“重災區”。要做出自己的品牌如此之難,盡管他們不斷改變自己的產品,卻無力改變客戶的認知,即客戶對OEM的“有效產出定位”。溫州迎來了皮鞋官司勝訴的消息,盡管溫州還在炙痛之中,但仍不妨將此作為一個契機:墻上面已經開了一個洞,但要把這個洞變成通渠大道,溫州仍需要調整自己的商業模式和發展路徑。打火機不是指路的燈塔,的大火也不應是路障。
從人人喊打的溫州女鞋到成為世界著名的代工廠,地處長三角的溫州誕生了一批如奧康、金帝、巨一、康奈等上規模的鞋企,夯實了溫州作為基地的地位。2006年,當歐盟對中國生產的皮鞋征收反傾銷稅之時,以歐盟為第一出口市場的溫州鞋業整體受挫,來自歐盟的訂單猛跌40%,這對鞋類出口額占浙江省出口額五分之三強的溫州鞋業造成了嚴重的打擊。作為的領軍企業之一,倍感葉落知秋的寒意。
2006年10月18日,奧康中貿出口部的職員李海軍依然站在廣交會上的柜臺旁,他已經是第五個年頭參加廣交會了。隨著歐盟對華皮鞋反傾銷調查案的落地,李海軍覺得這個廣交會有點冷,以往盈門的歐洲客戶變成了亞非拉人民的大團結。這家始建于1988年的溫州鞋業公司自2001年開始從事外貿業務,緊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腳印。一開始李海軍們總能接到一些零散的外貿OEM訂單,中國制造的價格優勢和產業集群的效應讓奧康在一群國際競爭者中總能輕松勝出。
讓奧康歡喜不已的是,2003年2月14日的情人節,意大利著名鞋企GEOX給送上一個“訂情”大禮包,雙方簽訂合作協議。奧康成為GEOX的生產基地,并且為其提供銷售網絡。至此,奧康真正開始了國際化的聯姻,這段花好月圓的佳緣一時間在業界傳為美談。從2001年至2005年的4年間,李海軍所在的奧康進出口公司總是能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績單,由于GEOX的領頭羊效應,別的國外高檔品牌也跟著下訂單,奧康外貿OEM訂單的業績幾乎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在增長。漸漸的,奧康全部的營收明晰地分成兩大來源:20%的外貿OEM訂單以及80%的內銷訂單。
在整個產業鏈的布局中,生產環節的創新、產品設計的國際化、高端品牌形象的打造,每一個環節的努力無不體現出企業對微笑曲線的深刻認識,走附加值最高的兩端——設計和銷售。而幾年下來的嘗試,也證明了奧康等溫州鞋企的努力成果。(-最專業最權威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