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鞋企該如何避開荒時代窘境

【-行業新聞】2011年,我國出口形勢不容樂觀,整體發展面臨著訂單量減少、訂單波動加劇、短單小單比例持續上升的困難局面。與其同時,東部沿海地區面臨的、用工荒局面也并沒有得到改善。不少企業與市場人士認為,“雙荒”反常疊加的背后,是我國步伐遭遇全球經濟復蘇步伐放緩沖擊的嚴峻現實。 面對如此激烈的格局,國內鞋企很難簡單通過提高工資、增加福利的方式加以應對,部分企業很可能不得不面對向海外轉移的前景。
其實,用工荒的成因復雜,而新生代農民工就業取向發生巨大變化,是重要因素之一。從福建這一勞動人口大省來看,年輕的“90后”農民工出現了“寧愿在城市富余,不愿在農村就業;寧愿在服務業拿低工資、不愿意在鞋等制造業掙加班費;寧愿在城市奮斗,不愿在農村享受”的突出特征,這種心態不是企業可以通過提高工資就可以解決的。
而“訂單荒”也使得我國大批的“提價”能力嚴重受限。據悉,在今年的第110屆廣交會上,許多企業反映,由于國際需求疲軟,歐美客商普遍不愿意大幅提升價格,加之原材料成本上升,企業在勞動力價格提升方面的空間越來越受限制,即使想通過加工資招人,也力不從心。
目前,珠三角、長三角地區制鞋業已經開始出現 “高齡化”需求。許多企業一改以往專招年輕女工的“習慣”,將用工人員定位擴大到35歲至50歲的 “識字工人”,且男女不限。而且隨著老年社會的臨近,我國勞動力供應總量未來是逐步下降的,擴大用工適齡范圍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企業要么升級,要么轉移,此外無其他出路,這是2012年避開“荒”時代窘境的最值得關注的要點。(-最專業最權威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