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加強鞋類網絡售假維權力度
【-國內動態】近日,福建公安機關連續破獲多起網絡售假案件,涉案金額上億元。此事引發網民不小關注,人們紛紛發出疑問:在進行了不少打擊后,網絡售假為何依舊屢打不絕呢?
據悉,利用互聯網交易平臺售假正成為侵害知識產權違法犯罪新動向,呈現多發態勢,形成利益鏈條:東南沿海一些城市的小作坊、小企業大量生產假冒知名品牌的侵權產品,通過一級、二級批發商銷售給各網店經營者,網店經營者通過網上交易、快遞運輸,將侵權產品向全國乃至國外銷售,犯罪成本低、危害范圍廣、涉案金額大成為該類犯罪活動特點。
有關專家指出,加大對該類犯罪打擊力度的同時,還應加強網絡監管,特別是為網絡交易提供平臺的經營者應當切實承擔起監管責任,不給售假活動提供便利;對于生產企業來說,加快轉型升級、加強創新、打造才是長久生存之道。
記者在福建多地公安機關采訪了解到,與傳統的相比,開設網店門檻和成本低得多,無需店面、租金,甚至不用工商、稅務登記,只需在一些交易網站注冊、登記,提交身份認證信息,就可以開設網店。近年來,網店受到越來越多創業者青睞,網上購物也呈現方興未艾的態勢。
同時,由于網上開店門檻低、缺乏有效審核機制,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監管漏洞,將網絡交易平臺作為售假場所,與沿海一些地區的小作坊、小企業和中間批發商、分銷商勾結,形成網下造假——批發——分銷——網店銷售——快遞運輸的利益鏈條。從福建警方查獲案件看,制假企業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沿海一帶。
莆田是東南沿海鞋業發展較早、工藝較為成熟的地區。從警方破獲的網絡售假案件看,侵權產品生產商、批發商、售假網店經營者有不少集中在這里。莆田市鞋業協會秘書長王德春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得益于承接臺灣地區產業轉移,莆田的制鞋業得以迅速發展,目前,全市各類制鞋企業有1000多家,年產量在15億雙以上。莆田的鞋子以出口為主,80%以上的產品是根據國外的訂單貼牌生產或來料加工,耐克、阿迪達斯、銳步等知名企業都授權莆田的鞋企從事生產。
王德春說,外貿出口利潤薄,一雙鞋只能賺到3到4元,為追求高額利潤,一些小作坊、小企業主鋌而走險,在當前網絡購物火爆的背景下,生產假冒、仿冒知名品牌的產品,通過網絡銷售,嚴重影響了行業的健康發展。
莆田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支隊長吳江山、荔城分局經偵大隊大隊長林斌表示,從警方查獲的案件情況看,網絡銷售的侵權產品主要包括假冒知名品牌的、服飾等,生產商、批發商、分銷商、網店經營者等層層獲利,形成違法犯罪利益鏈條。
林斌說,以一雙網上售價200元的冒牌耐克鞋為例,批發商向生產商的進貨價格一般是50元,批發商下線還有分散在各地的分銷商,分銷商向批發商拿貨的價格一般是80元至100元,分銷商的利潤空間也在20至50元左右。
在采訪中,多地公安機關有關負責人表示,網絡交易平臺經營者應當承擔起監管職責,首先要提高網店經營者準入機制,加大對經營者身份、資質、經營狀況等情況的審核;同時還應加強日常監管,對于那些發布大量銷售明顯低于市場正常價格的商品的經營者、發布銷售違禁品信息的經營者等重點監管,涉嫌違法犯罪的應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另外,網絡平臺應積極配合公安機關打擊網絡售假違法犯罪活動,包括協助查詢、提取銷售記錄,提供售假者身份信息等。
王德春說,鞋類小作坊、小企業應當加快轉型升級步伐,通過自主創新、打造自主品牌、積極開拓市場等渠道才能適應市場競爭,獲得長久生存。(-最專業最權威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