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屆東莞國際鞋展參展商有所減少
【-展會新聞】昨日第十四屆中國東莞國際鞋展開幕,將連開3天。本屆展會匯聚約450家來自香港、中國、臺灣、意大利、葡萄牙、土耳其、丹麥、印度、日本、美國等地的參展商。展會分成3個主題展區展示中高檔鞋品、、鞋飾及機械,以滿足買家一站式采購的需求。
鞋企轉型升級做內銷
東莞市東贊有限公司是一家三來一補企業,專門代工。公司從17年前就開始做外銷,由于主要銷往日本等國,所以2008年金融危機公司并未傷筋動骨。“但今年完全不一樣了。”王惠文說,鞋材料如橡膠、豬皮等成本上升了30%。此外,人工成本上升也令其很頭疼。
從去年開始,他試圖轉內銷,并重新在國內注冊了公司。“轉型真的沒什么理由,就是缺錢。”他說。由于是本地人,他常常不得不把自己家里的房產拿去做抵押,從而得到銀行小小貸款。
東莞市皮革鞋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王灼良表示,目前東莞的鞋業主要還是代工出口,雖然轉型升級是出路,但要拓展內銷并不是件易事。目前在東莞,內銷只是初探,并未形成氣候,企業面臨的最大轉型困難就是資金的短缺。
也在今年剛剛轉型內銷的易洋鞋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暖表達了另外一番觀點,“轉內銷關鍵還是要把心安靜下來,把產品做好,渠道做好。從一開始不要鋪得太大,量力而行。”
制鞋成本增加 生意難做
記者在現場看到,今年的成品鞋參展商較往年有減少,加上目前制鞋行業面臨的成本上漲、利潤下滑、外銷市場,讓業界平添了幾分猜測。
“現在生意難做,這是事實,但是擁有、創意以及內銷渠道,前景還是很樂觀的。現在國際上消費品的潮流趨向已經慢慢瞄準中國。”杜塞爾多夫展覽(上海)有限公司副主席馮培喜說,“杜塞爾多夫集團從來沒有對東莞市場放棄過,相反我們還將加大投入。”
對此,作為主辦方之一的香港雅式展覽董事長朱裕倫說,成品鞋展區有減少確實是事實,從外銷市場來看,國際貿易商對中國產品的壓價非常厲害,內銷市場尚未完全展開,現在嘗試做內銷的企業基本上是靠外銷的錢來養內銷。這也是轉型成功前的陣痛。
此外,馮培喜還介紹了一個更加現實的問題。他說,目前鞋展競爭也很激烈,會考慮很現實的問題,是參加廣交會、廣州的鞋展還是東莞的鞋展。“事實上,鞋展本身也更需要本地企業和政府的支持,政府可以考慮對參展企業進行一定的補貼,鼓勵其參展。”馮培喜說。
展會看點:
1、香港理工大學紡織及制衣學系講師廖泳新博士(曾經對旭日集團、寶潔、森馬等公司提供顧問及內部培訓) 將于今日主講《品牌的定位----情感與理性》,剖析鞋企升級轉型后如何制定市場定位,建立品牌鮮明且切合市場需要的差異化定位,并以品牌為例子,帶領業界從討論中尋找啟發,從而對現代品牌管理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2、歐美是中國鞋類出口最大的市場,同時也是對消費品安全性要求最嚴格的地區。中鼎檢測技術有限公司技術經理程劍雄在《歐美鞋品環保要求解析及應對》中,將重點分析歐美國家的環保要求及如何應對,從而減少經濟損失。(-最權威最專業的鞋業資訊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