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塑:沒有口號的文化軟實力
我去臺塑,有一個非常深的印象,就是無論在他們高雄的車間,還是麥寮的產業基地,或者臺北總部,幾乎看不見任何一條口號!不像我們的企業,車間里、辦公室大樓,到處都是口號。
我只在麥寮基地看到了王永慶老先生母親的一尊塑像,以及拱形的石墻上寫著“勤勞樸實”四個字。臺塑早期的文化叫“勤勞樸實、刻苦耐勞”。后來進一步發展,叫“追根究底、止于至善、共存共榮”。再發展,叫“回報社會,永續經營”。然而,無論臺塑最早的文化,或者如今的文化,其實本質還是勤勞樸實。王永慶講這是他母親——一個貧苦農家的女兒——傳給他的。
我在臺塑前前后后呆了20天,接觸眾多臺塑員工后也有一個感覺,好像他們有點“拙”,不是很精明、很外向。后來他們告訴我,這是文化的作用。
在臺灣,每家企業的文化都不一樣,各自的特色很鮮明。所以大學生選擇工作時,他會對號入座,看看自己屬于哪種類型的人,能夠接受什么樣的企業文化,是去臺積電呢?還是去臺塑?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即使進了某家企業,如果文化不適應,他也很快就會走的,而留下來的人就會越來越相似。
所以我能強烈地感受到扎根于臺塑每個員工身上的東西,那就是,他們非常認同臺塑的理念,認同臺塑的文化。盡管工作很辛苦,但是他們覺得在臺塑是一種享受。這就是臺塑的軟實力。軟實力看不見,卻非常有力量。
臺塑已經做到了四個國際一流:一是裝置一流,二是產品一流,三是管理一流,四是成本一流。裝置一流比較容易做到,只要有錢,就能把世界上最好的裝備買來。有了一流的裝置,還不等于能生產出一流的產品,這就非常需要有實力和管理,臺塑做到了產品一流,也達到了國際一流的管理水平。至于成本一流,這更是臺塑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它能夠做到同類產品、同規模運營而成本最低。
臺塑還有三化,首先是市場化,再就是國際化,同時是中國化。臺塑在1970年代就開始到美國投資,現在它已然是一個跨國公司。但是,它卻能把國外先進的管理理念與中國文化以及臺塑自己的管理實踐融合在一起,進而創造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管理經驗。
要合理化而非最大化
在全球化的環境里要做好企業自己的事情,勤勞樸實的理念下就是實實在在地做好運營管理。而臺塑只追求這樣一個目標:“合理化管理”。
合理化管理,是臺塑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要合乎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依此制定合理的標準,確定合理的考核,進行合理的管理,獲得合理的收入和利潤。
王永慶不追求利潤最大化。他認為利潤最大化是不可持續的,是短期、短視的。因而臺塑從來不講利潤最大化,而是追求合理利潤。他們講究上下游共生共贏。如果上游的產品漲價,王永慶絕不向下游轉移,而是由企業自己消化成本。他說:如果我把成本轉移給下游,下游就死了,而下游是我的衣食父母啊——這就是他的理念。 (來源: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
- 上一篇:六大方法,提高管理效率
- 下一篇:企業怎么做培訓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