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瓜多爾鞋業呼吁國家采取長期保障措施
【中國鞋網-國內市場】當問到厄瓜多爾鞋業目前的狀況時,通古拉瓦鞋業協會(CALTU)總裁Lilia Villavicencio則解釋說:本行業將在2011年制造3,100萬雙鞋。其還主張說:為了鞏固本行業的發展,國家應采取針對中國產品的保障措施。
通古拉瓦鞋業協會(CALTU)總裁指出:通古拉瓦省的鞋業是厄瓜多爾最大的鞋類生產區域,其在由于中國鞋業的大量涌入而造成的2008年危機之后已經獲得了很好的復原。她表示:“中國鞋類的進口已經給我們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因為進入我國的每雙鞋成本只有0.57美元,并已經失去了競爭的優勢。目前,我們應該感謝政府在2008年底實施的保障措施,本行業的收入因此也有較大的增長。”
“在危機之年的2008年,我國僅生產了1,500萬雙鞋,然而在2010年底,產量已經上升至2,400萬雙,預計今年,即2011年,我們將會生產大約3,100萬雙鞋”。
“在2008年期間,本區域只有600家鞋類廠商,但目前已經有3500家不同規模的廠商從事鞋類的生產。通古拉瓦省鞋類的生產占據了所有厄瓜多爾鞋類的50%,并且,本行業也號稱本省第一位的雇傭者,因為它提供了約1700個直接就業機會,但在全國范圍內,我們統計了有100名人員都直接或間接地服務于鞋類行業,但可能其中有30%是非正規勞工”。
通古拉瓦鞋業協會(CALTU)總裁還指出:“政府應對非正規生產商進行培訓以至于他們能夠履行為所有職工在社會保險體系中進行登記的義務。然而,由于本行業的員工流動率相當高,應制定一些適用于本行業特性的法律。”
Villaviciencio主張說“為了保持本行業的發展,我們需要制定長期的保障措施,因為本行業并沒有完全恢復,如果再擱置本措施而不執行,這將會給整個行業造成了損害”。另外一點Villavicencio認為重要的是:“應對員工進行培訓以使他們能更好的從事本行業。”她解釋說:“大多數員工已經在車間學習了有關鞋類貿易”。
她還稱:“目前員工的人數還比較缺乏,原因是本行業的恢復需要更多合格的技工,這也是提高生產力和促進產業發展一個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