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品牌漲聲再起 單價直逼洋名牌

【中國鞋網-行業新聞】受原材料、人工成本影響,繼今年4月份漲價后,李寧、安踏等國內運動品牌開始醞釀新一輪的漲價:今年秋冬,鞋類產品的漲幅可能為7%—10%,服裝價格將漲17%左右。
業內人士認為,價格過快上漲可能出現產品售價與品牌價值脫節的情況,消費者能否為漲價買單成疑,銷量可能受到影響,國內或將迎來新一輪行業調整。
秋冬新品漲價近兩成
李寧公司近日宣布,第四季度鞋產品價格將上漲7.8%,服裝將上漲17.9%。加上此前安踏、特步、匹克和361°在訂貨會上透露的消息,國內五大知名體育品牌的運動鞋和服裝將再次漲價一到兩成。早在今年4月,李寧已經上調售價,鞋品為11.1%,服裝僅為7.6%。
漲價的消息也得到了部分終端門店銷售人員的證實。在晉江陽光廣場附近的李寧專柜,一名店員拿起一雙今年的新款運動鞋告訴記者,以往店里最貴的籃球鞋售價為499元,7月底剛到的新款運動鞋,定價539元。
雖然國產運動品牌秋冬新品的漲價趨勢已定,但漲價是門“技術活”,在新一輪競爭中能否讓更多消費者買單,做到“量價齊升”,考驗的卻是各個企業的綜合實力。
去年第三季度,接連提價的李寧更換了所有廣告語、標識,重新定位“90后”為目標客戶。然而“90后”顯然并不買賬,李寧發布的盈利預警顯示,今年上半年凈利潤率將從去年同期12.9%下降至6%—7%。
品牌暗戰比拼技術
對于此輪國內品牌的集體漲價,遭到了不少消費者的質疑。對此,李寧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方面是產業環境,如原材料、人力、店租成本上漲;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公司增大了產品研發投入導致的成本上漲。
業內人士指出,和李寧公司一樣,在本輪漲價聲中,各大體育品牌除了再度拋出“成本飆升”等理由外,明顯多了“產品研發”、“高品質”等字眼。運動品牌連續漲價的背后隱藏的是無處不在的“暗戰”:以安踏、361°等為首的“晉江系”品牌與“老大哥”李寧,在渠道、產品、品牌等方面已形成短兵相接的激戰態勢。
以運動鞋為例,在產品研發方面,先有李寧推出“弦弓”減震技術,隨后安踏立刻推出“彈力膠”減震技術、喬丹則以“全掌循環透氣系統”應對。
在品牌推廣方面,的形象代言人不僅包括NBA球星奧尼爾、戴維斯、特納,牙買加飛人鮑威爾,今年3月還簽下了林志玲。而安踏則重金簽約加內特和斯科拉,匹克則將基德和巴蒂爾招致麾下。
消費者不一定買賬
據了解,目前國產運動鞋品價格主要集中在300—500元之間,而在新一輪調價后,價格將開始逼近耐克、阿迪達斯600元的價格下限。價格上調后,消費者會作何選擇?記者隨機在各大運動品牌門店外采訪了10位泉州市民,其中7名市民表示調價后更愿意選擇購買國際品牌。
“短時間價格過快上漲,企業可能陷入售價與品牌價值脫節的陷阱,國內一線品牌正經受考驗。”業內人士表示,國內運動品牌銷量的增長很大程度取決于其與國際運動品牌相比較低的價格優勢,但通過幾輪價格的上調,這種價格優勢已逐步削弱,部分款式的國內運動鞋價格與國際品牌阿迪達斯、耐克的價格相差無幾,國產品牌的銷量受到沖擊。
專家提醒,面對國內外激烈的競爭,各大品牌要認清自身定位的目標人群,不能輕易跟風漲價。在加大產品研發的同時,本土品牌提價也要慎之又慎,對調價時間、調價范圍、調價區域都要有一個明確的價格梯度,減少消費者的流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