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企鍛造強勢品牌劍指全球市場

【中國鞋網-行業新聞】在第二屆全球智庫峰會上,意大利亞洲觀察家學術委員會主席羅密歐•奧蘭迪在論壇上表示,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人們對于中國品牌的認知度微乎其微,而一些日本品牌、韓國品牌卻是家喻戶曉,中國雖然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國,“中國制造”的產品在市場上也擁有較大的占有率,但在國外市場上很少能發現眾所周知的中國。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因此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企業占據了絕大多數,借助這些廉價的勞動力以及其他資源的優勢,中國產品能保持廉價的生產,并一直滿足于現狀。隨著原材料、人工等成本的上漲,這種粗放型的生產方式顯然不適時宜,當中國企業失去了條件優勢之際,的效應尤為凸顯,而這正是中國企業的“軟肋”。
隨著全球經濟貿易交流的日益頻繁和密切,各個行業競爭的升級是必然的趨勢,對于鞋行業來說,這種較量也愈演愈烈。中國鞋企面對的不僅僅是國內同行發起的市場爭奪戰,更有來自全球各地不計其數的競爭對手的威脅,本土市場的生存空間逐漸被壓迫,國內鞋企在與國際品牌的對抗中顯得力不從心,而想要轉攻國外市場的鞋企卻因為沒有核心競爭力的加持而無力作戰,尋根究底缺乏強勢品牌是關鍵所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個優秀的品牌正是企業制勝的“殺手锏”,也是企業核心價值和競爭能力的體現。品牌不僅有助于促進產品的銷售,樹立企業的良好形象,也能讓企業在危機中受到最小程度的沖擊。中國鞋企的競爭弱勢在于不具備有實力的自主品牌,沒有科技創新等有利元素的注入,在全球化競爭中這是“致命傷”。 雖然這幾年,中國涌現出了、等這樣擁有國際化戰略意識的品牌,但是相比國外品牌還是有所差距。中國鞋企現階段亟需打造出世界級的品牌,以此立足行業,并在國內外市場游刃有余的發展。
如今,需求萎縮、原材料漲價、人民幣升值、用工成本上升、銀行銀根緊縮這五座大山逼迫著中國鞋企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鞋企除了要擺脫過去加工貼牌的生產方式,還要積極打造自主強勢品牌,這必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中國鞋網)鞋企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完整的戰略計劃。與眾不同的市場定位是鞋企創立品牌的第一步,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布。只有獨樹一幟的品牌才能在紛繁的鞋業品牌中鶴立雞群,當然這也需要建立在消費市場需求的基礎上,鞋企應該通過一系列的調研方式來了解所要攻占市場的特性,包括屬性偏好、消費能力、風俗習慣等,同時抓住市場的空白點,有的放矢地對品牌進行塑造。
其次,要牢牢把握住產品的質量,這是不可或缺的一環。以差異化戰略作為指導,打造產品的獨特性、不可替代性,采用優質的生產材料,運用科學技術手段以及創新的設計思維,實現優化質量和提高附加值,從而使品牌在市場上孤標獨步。當然,終端建設和營銷策劃也是推廣品牌的重要途徑,鞋企應該考量自身發展現狀、整體戰略以及市場的需求等因素,合理規劃渠道的布局,逐漸形成銷售網絡,并做好導購、售后等終端建設項目,此外應用廣告媒體、促銷活動等營銷手段加大對品牌的宣傳,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中國鞋企只有鍥而不舍地實施全方位的戰略,以科技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值,以營銷手段塑造企業形象,以營銷渠道拓寬市場空間,才能鍛造出一個享譽全球的,并引領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發出最強音!(轉載請注明來源 原創,本網保留追究盜用者版權責任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