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嫉妒心,毒藥還是動力?
身在職場,誰敢說自己沒有那么點嫉妒心。也許,你已經注意到,身邊總是有人提到“羨慕嫉妒恨”這個詞。不僅因為這個詞流行,也因為它準確地表達出了如今職場上許多人的心態———對比自己條件好的人,由羨慕生嫉妒,由嫉妒生恨,然后開始不停地抱怨。
可以說,職場嫉妒心無時不在,尤其是在女同事占多數的工作環境里。
職場嫉妒心,會讓有些人淪為“抱怨王”,但也有人將這種嫉妒心轉化為動力,鞭策自己不斷努力,最終超過嫉妒的對象。那么,在職場中打拼的你,是前者還是后者?
A
職場版《金枝欲孽》:
落入好姐妹的“苦情戲”
提拔就這樣遭了暗算
采訪網友“無語”的前一天,記者剛好看了幾集《金枝欲孽》。聽了她的職場故事,有點難以置信,一般在電視劇中才會出現的故事情節,居然會真實地發生在我們身邊。
“無語”今年30歲,10年前,她是東陽某服裝廠的工人。
10年前,從我市某高級技工學校畢業后,“無語”和同窗好友“麗”(化名)被學校分配到東陽某服裝廠工作。當時,她班同學去了一大半,但她和麗的關系最好。
畢業生剛到工廠,都要從最基層干起,那就是做衣服。由于活干得好,人又靈活,不久,“無語”就得到了領導的器重,廠里有什么事情,都先叫她去做。當時,廠辦有個管理層的位置空缺,老總說了,包括“無語”在內的幾個表現好的新人,很有希望進去。老總還曾私下對“無語”說,她最有希望直接進辦公室。“無語”和麗是無話不談的好姐妹,她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麗。
然而,讓她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一天早上,老總要對幾個新人進行考核,決定誰最終進辦公室。離上班還有10分鐘的時候,麗突然說自己肚子疼得不行,也走不動,請“無語”幫忙買藥。說話的時候,麗還哭了。“無語”遲疑了一下,想想還是姐妹的身體最重要,于是趕忙跑去藥店買藥。回來之后,她發現麗不見了。于是,她跑回住的地方去找麗,但就是找不到人。半個多小時后,她趕回廠里參加考核,發現麗端坐在那里。
對“無語”的遲到,老總很生氣,說平時這么看好她,不想關鍵時刻卻遲到了,毫無紀律性,看來是不能勝任辦公室工作的。后來,老總把那個管理層的位置給了麗。
“對不起。如果我們一起競爭的話,贏的人肯定是你。我很在乎這個工作,而你,什么都比我好。你以后還有的是機會。和你在一起,你總是被人關注,而我總是陪襯,這不公平。在學校你的成績也比我好。只要有你在,人家就看不到我的光芒……”考核結束后,麗走過來跟“無語”道歉。
聽了麗的告白,“無語”內心說不出是什么滋味。她不介意那個管理層的工作崗位,但是,她很介意和麗的這份友情。后來,“無語”辭職了,回金華發展,再也沒有和麗聯系。不過,最近她聽同學說起了麗,麗后來一直在那個廠里做,還和一個經理談了戀愛。
都說職場險惡,但是惹來同事嫉妒,并遭遇暗算,沒想到竟然會是來自最好姐妹的“苦情戲”。剛進入社會就遇到如此“人心險惡”,讓“無語”有些難以接受。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后來,“無語”一直沒有進公司,而是自己開店做生意。
B
曾經是同學,現在是同事
小兄弟之間的嫉妒可以是動力
丁林是一名海歸,現在是一家公司的部門經理。他之所以能夠得到這份工作,跟他老同學金益的引薦分不開。
兩人從小一起上學,直到上大學才分開。一個去了北方上大學,一個去了加拿大留學。學生時代,兩人的父母經常拿他們的成績做比較。這相當于在他們簡單的友情當中,平添了幾分醋意,尤其是每次大考之后。不過,他們很快就會達成共識,不談成績,該怎么玩就怎么玩。
大學畢業后,金益找了一份工作,通過自己的打拼,成為一個項目的負責人。丁林則繼續在加拿大讀研究生。拿到碩士學位后,丁林也回到國內,在杭州找了一家企業。兩人都干得有聲有色。去年,丁林的公司因為高層人事變動,管理上一直挺混亂,導致人心浮躁。春節期間,兩個人聚在了一起,一番深談之后,金益拍胸脯表示愿意幫他推薦到自己所在的公司。
名牌大學畢業、碩士、海歸……丁林一進公司就引起了大家的關注,當然也有一些人在看熱鬧,“你不是海歸嘛,看看你有幾斤幾兩”。
在丁林熟悉公司業務的階段,金益經常帶他,跟他講公司的規則,以及業務的快捷操作流程。前兩個月,丁林的業務在新員工當中并不起眼。半年以后,他的業績居然超過了老同學。
作為項目負責人,金益一下子感覺到了壓力,從小就埋在心底的那顆酸葡萄發作了。于是,兩人工作之余的話語越來越少。
丁林看出了老同學的心病,決定幫他放下心里的包袱,于是,就約他出來釣魚。其間,丁林試探性地跟金益談到工作上的事情,并且從自己的角度,給金益提了幾點建議。金益心里當然明白,老同學是真心想緩和兩人之間的緊張氣氛,于是,他們很快又和好如初。
半年考核時,丁林的成績遙遙領先,大家都對他心服口服。這個時候,部門經理跳槽走人了,很多人都盯著這個崗位。最終,通過競爭上崗,丁林得到了部門經理的位置,一下子成了金益的上司。
“我們兩人是金戈鐵馬,我是金戈,他是鐵馬,我們在一起所向披靡,無堅不摧。”在私人場合,丁林經常拍著金益的肩膀,兩個人肆無忌憚地吹牛。從學生時代的同學,到職場當中的同事,兩人似乎很享受并肩作戰的快樂。
C
本想成為杜拉拉
結果卻成了黛西
蘇景(化名)離開職場已經有大半年時間了。現在的她,是一個懷孕3個月的準媽媽,平和而滿足。很難想象一年前,在她身上發生的很多事:斗心眼、搶客戶、爭吵、辭職……這樣折騰下來,蘇景不是沒有付出代價,不過代價的背后是成長。她說,生完孩子后她將重返職場,那時候,假如面對類似的處境,她會更理智些。
產生共鳴
前兩年,蘇景看到《杜拉拉升職記》這本小說的時候,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當時,她還是一個職場菜鳥,在義烏一家公司做銷售,剛參加工作一年左右。
杜拉拉,典型的中產階級代表,姿色中上,沒有特殊背景,受過良好教育,靠個人奮斗獲取成功。蘇景的情況跟杜拉拉差不多。她家里條件一般,幫不到她什么。所以她很明白,要想在公司里脫穎而出,她必須靠自己努力。
于是,蘇景有空時就會看看別人的職場故事,希望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杜拉拉的出現,讓她產生了一種共鳴。杜拉拉的性格是強悍的,她的奮斗足跡是陽光的,她的職場生存法則、工作技巧讓很多讀者覺得受用。蘇景也想成為杜拉拉那樣的人。在小說中,她最討厭的角色是黛西,因為黛西常常耍心機,用一些不入流的手段攻擊別人。
嫉妒作祟
蘇景剛進公司的時候,發現有個女同事跟她念的是同個大學同個專業,只不過比她早畢業三年。蘇景開心地稱呼這個女同事為“王姐”。兩人在同一間辦公室,很快就熟絡起來。大概出于校友之情,王姐對蘇景相當照顧,工作上不時提點她。下班后,兩人也經常結伴吃飯、逛街。
王姐的工作能力很強,經常受到上司的稱贊。蘇景覺得在王姐的光芒下,上司很難看到她的存在。另外,做銷售這行,收入是直接跟業績掛鉤的。王姐的收入比蘇景高出一大截。時間一久,蘇景失去了心理平衡,羞愧、嫉妒、怨恨、焦慮……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蘇景把王姐當做了對手,一有機會就拆王姐的臺。
有一天,王姐聯系的一個客戶打電話過來詢問產品的事情,剛好王姐不在,蘇景接了電話,并最終將這個客戶變成自己的資源。通過明里暗里的爭搶,蘇景將王姐的部分工作成績據為己有。她甚至還暗中使絆,破壞了王姐和一個大客戶的合作。
黯然出局
王姐可不是等閑之輩。當她知道是蘇景在背后搗鬼的時候,先是憤怒,然后開始反擊。
原來一個人關心你的時候,可以潤物細無聲;反擊你的時候,也可以秋風掃落葉。那段時間,蘇景處處遭到壓制,這才開始反省自己之前的所作所為。然而時光無法倒流,她做了錯事,輸了這場戰爭,只能黯然出局。
盡管敗在王姐手下,不過蘇景仍然承認,王姐是個有品位的對手。她不屑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只是用自己的方式讓對方得到教訓。離開公司之前,蘇景和王姐輕輕擁抱了一下。“我們真的曾經是好姐妹。”蘇景輕輕地吐出這句話,結束了和記者的交談。
近八成職場人有過嫉妒
在第一調查網上,我們看到了最新的調查結果。
職場上,
你經常對別人羨慕嫉妒恨嗎?
23.06%的人選擇“從來不會”,65.31%的人選擇“偶爾會”,11.63%的人選擇“是的,經常”。
你在職場中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 56.01%的人選擇“偶爾抱怨,適當發泄”,26.21%的人選擇“從不抱怨,積極進取”,11.07%的人選擇“經常抱怨,心態不好”。
你覺得,嫉妒心可以變成你的動力嗎?
22.80%的人認為,絕對可以,嫉妒心的生成就是因為你想變得更好,超過別人。
29.23%的人認為,不可能,嫉妒別人的人就是因為本身沒有能力。
38.22%的人認為,有可能,把握好嫉妒的分寸和對象,就能將嫉妒心變成動力。
職場中遭遇羨慕嫉妒恨的情況時,
你會如何調整?
24.43%的人選擇“接受現實,別人就是比自己好,有什么辦法”。
35.23%的人會“仔細分析一下嫉妒的對象,或許他并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優秀”。
28.31%的人選擇“向他學習,努力靠近”。 (來源: 金華新聞網)
- 上一篇:避免性騷擾:自愛豎起防火墻
- 下一篇:女白領的四大隱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