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白領打算逃離京滬穗 為小孩讀書舉家回遷
隨著生活成本上升,越來越多的異鄉人選擇了“離開”
透視“回鄉潮”
“曾經一同在廣州打拼的同學,一個個相繼離開了這座城市,現在只剩下自己一個人駐守。”記者發現,隨著廣州的生活成本上升,越來越多的異地工作者選擇了“離開”,這其中,不光有農民工,還有白領一族。
據日前某招聘網站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74%的在異地工作的職場人有回到家鄉發展的意愿,其中在異地工作3至5年的職場人占了多數。一些異地工作的職場人在接受調查時表示,如果在自己家鄉能得到同等的職位和薪資,沒有必要非在一線城市苦苦打拼。還有的職場人表示,家鄉的充足人脈,加上在異地積累的工作經驗,有助于自己在家鄉得到更好的職位和薪資。
白領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早在去年,另一項調查就顯示,八成白領有逃離“京滬穗”等大城市的念頭。在房價一路飆升、物價飛速上漲、薪酬紋絲不動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人在思考:“我留在一線城市的意義何在?”
黃先生:為小孩讀書,舉家回遷
黃先生和妻子在海珠區打工多年,夫妻倆在同一個廠工作,由于老板也是黃先生的同鄉,開出的單價不比周圍其他廠低,于情于理之下,黃先生一直沒有挪過窩。服裝行業基層打工者的工作時間長,一天一動不動地要坐上十個小時,為了多賺一點錢,黃先生一家把大部分的雙休日都用在了上班。
夫妻倆在廣州打工,虧待了家里的孩子。自從小孩上一年級后,家里的老人想管都有心無力?粗絹碓秸{皮的兒子,黃先生決定,為了小孩讀書,舉家回鄉。黃先生的遭遇是目前許多外來務工人員的煩惱,小孩帶來廣州讀書,上學的成本和高考的限制,無法承擔與突破,而如果放在老家寄養,無異于“放羊”,于心不忍。
羅先生:回鄉發展,尋找事業突破
羅先生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下!钡娜,在珠三角打工十余年,跑遍了珠三角各個二級城市。2007年開始,羅先生不當“打工仔”開始創業,自籌資金與人合伙開了一間店鋪,出售各種機車。在羅先生看來,打工的日子沒有出頭,想賺點錢還得做生意。
但做生意并非都能賺大錢。開始時,羅先生的生意還算可以,2008年至2009年,金融危機襲來,羅先生的小店也未能幸免,許多制衣廠相繼倒閉,機車生意很難做。幾年折騰下來,小店也只能是養家糊口。
一番比較之后,羅先生選擇回家,希望能利用在廣州的資源,在家鄉能尋找突破點。但家鄉的創業依然舉步維艱。
小黎:工資待遇沒有吸引力
如果要論打工的“資深”,小黎可以算上一個。自從上世紀90年代末初中畢業后,小黎就過來廣州“混天下”了,天河、黃埔、番禺等多個區都有他打工的身影,做過的工作既有電焊工、也有技術員。
技術員是小黎在廣州最長時間的一份工。由于跟隨一個小老板,小黎很長時間成為老板身邊唯一的一名工人,包攬了廠里一切事務,從原料進廠、加工配料再到出廠裝車。后來,由于生意不景氣,小老板的企業倒閉,小黎只好另找出路。在廣州多年,小黎的工資一直沒有太大的“長進”,而家鄉越來越多的工廠,已經可以提供廣州的工資待遇了。小黎的家人也希望他回去做點事,于是,前不久,小黎結束十幾年的廣州打工生活,回鄉了。
王婷:大城市沒有歸屬感
王婷是土生土長的海南人,在深圳從事op(旅行社的一個工種)職業七年多,每天的生活是上班和下班,高昂的房租和生活的重壓使她感到沉重。今年,王婷做了回家的決定,并在家鄉做起了電腦銷售;氐胶D希蹑糜X得生活節奏慢了下來。最重要的是在大城市里讓她感覺不到歸屬感,親人都不在身邊,總像是飄在外面。而且,在外面工作這么久了壓力也很大,F在,一些二線城市發展起來,王婷覺得回家工作也挺好,而且家里環境也更舒適。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 上一篇:盛夏來臨 職場男女著裝“不平等”
- 下一篇:女白領的四大隱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