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拼才會贏》唱響閩派鞋服外遷舉措
【中國鞋網-行業新聞】據其他媒體最新報道,以晉江鞋服等行業為代表的企業,席然掀起了一波總部外遷風潮。而廈門、上海、北京等均成為這些鞋服企總部安身之首選。尤其是廈門,因其與泉州獨特的地緣關系,吸引了大批泉企總部,受益最豐。
當然,作為鞋服企業來說,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就會極力去尋求與自身發展相匹配的環境和空間。發展提升和創造最大的利潤始終是企業的終極追求,這無可厚非。就像以晉江為代表的總部外遷的鞋服企業,由于資本運作、政策環境、品牌建設、人才戰略、文化建設的需求,當地的政策環境、地理空間等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的發展需求了。而毗鄰的廈門,有先天的地理、環境和人才優勢,加上為了吸引名企前來而特別推出的政府的各項政策保證和土地優惠,這足以讓原本就蠢蠢欲動的泉州鞋服企業“春心蕩漾”了。
有關注泉州經濟發展,尤其是晉江經濟發展的人都知道,當地的鞋服企業發展經歷了極度的快速發展時期,創出了“晉江經驗”,而且“晉江經驗”還一度成為全國學習的經驗與代表。正因為晉江、石獅等地活躍的經濟氛圍,使泉州在全國的知名度甚至超過了福建省會城市福州,以其民營經濟的極度活躍賺足了眼球。一時間,《愛拼才會贏》這首閩南語歌曲可以風行南北成為經典,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一度被戲稱為“晉江頻道”。“中國鞋都”“世界夾克之都”“品牌之都”“拉鏈之都”等等國家級的世界級的桂冠不斷加冕。這是晉江也是泉州企業發展的活躍期。
或許任何事物都有共同的發展規律,到了高潮就必將往低谷走。以晉江為代表的泉州鞋服企業也擺脫不了這一規律。這幾年來,當地頻頻冒出用電荒、用工荒、企業出走、重點轉向優勢地區跨行業投資等聲音。但也許這些聲音是一種常態,并沒有引起太多的思考。
然而,隨著現代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在市場經濟發展較為成熟的區域,其需要考量的并不是一味的讓企業做大做強。可能更多的是區域人居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矛盾、產業發展空間、產業集群的深度培養、軟環境建設、技術創新,配套服務業、金融業等的同時提升發展。這或許就是現代區域經濟遭遇的陣痛期,和需要精心規劃進行大膽改革的方向;又或許這是挽留知名企業留下共同成長,甚至招徠更多的外地“鳳凰”前來“筑巢”的有效手段。
就拿晉江為例來說吧,為了發展這塊貧瘠的土地,歷屆政府班子可謂費盡思量,為地方的發展突破條條框框,做出了許多大膽而富有想象力的創新思路,創出了名揚四海的“晉江經驗”,助飛了企業的發展。得以有聞名遐邇的鞋業、服裝、箱包等產業集群。也收獲了“中國鞋都”“世界夾克之都”“品牌之都”“拉鏈之都”等等美譽。但是,鞋服企業要發展,需要有更順暢的外部環境,尤其是當鞋服企業發展到專注品牌建設、文化建設時期時,人才與外部環境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業內一企業主告訴記者:“我的企業雖然總部還在石獅,但也把一些重要的分部建在了廣州。總感覺廣州各方面的條件比這邊更好,空間也更大。”面對總部外遷的問題,企業主認真回答:“如果地方的軟環境等建設還跟不上,為了企業的發展,總部肯定會外遷。”目前北京、上海、廈門等先天的區位優勢本身就是誘惑,這些地方就是人才聚集的代名詞。在這些地方設立總部,運營成本會增加,但相對于人才、市場開拓帶來的效益,這點增加的成本就可忽略不計了。顯然,要留守鞋服企業的重組合作。總部外遷成了事實,而留守的中小鞋服企業也將面對新一輪的機會與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