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新鞋走老路”
2011-06-09 09:39:27 來源:新華網 中國鞋網 http://www.annualhp.com/
隨著“調結構”成為各地“十二五”發展的共識,金融危機后開始顯跡的新一輪產業轉移已進入規模化階段,我國中西部地區則成為本輪產業轉移的主要目的地,迎來了全新的戰略機遇期。
專家認為,此輪產業轉移的黃金周期僅為三五年,中西部地區應抓住機遇,除樹立抓搶意識外,還須仔細研究這一輪產業轉移出現的新特點和新趨勢。同時,在承接轉移的過程中要保持清醒的頭腦,避免出現當地園區建設的盲目化及招商引資硬拼財力等不良傾向,真正實現中西部地區的跨越發展。
——金融危機、“調結構”雙輪驅動新一輪產業轉移潮
記者日前在上海、浙江、安徽、廣西、重慶等地調研采訪時發現,新一輪的產業轉移正在各地興起。“2008年金融危機后,國際產業轉移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全球‘第四次產業轉移’已經展開。”安徽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克明說,“十二五”開局后,國內各地主攻“調結構”,則為這一輪產業轉移注入了新的“催化劑”。
目前,我國沿海地區傳統工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趨勢十分明顯。上海華誼集團是一家老牌的大型國有公司,早年公司所有的工廠都集中在上海,現在公司在上海以外的產業只占到總盤子的15%左右,而到2015年這一比例將提高到50%左右。集團總裁劉訓峰說:“上海現在的土地、環境、安全約束加大,結構調整任務非常重,接下來幾年華誼新的投資基本上都在外地,參與國家大的戰略,到中西部地區去布局。”
浙江省的情況也與之相類似。據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長卓勇良介紹,該省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占比每年下降0.7個百分點,省內企業正在大量向外投資。“省內的上市公司每投入10塊錢,4塊投在省內6塊投在省外。”卓勇良說。
在中西部地區,企業和政府也直接感受到了這股猛烈的產業轉移潮。“安徽省現在每年流入的投資和產業想擋都擋不住。”安徽省發改委規劃處處長何春說,去年一年來自省外的投資達到6800億元,其中一半來自長三角地區。彩電、汽車、家電、乳業等產業已開始在安徽省聚集。
——國際和國內相互輪動 產業鏈整體遷移趨勢明顯
調查中記者發現,依托上一輪承接產業轉移的集聚效應和逐步完善的投資環境,我國將依然是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的首選目的地,正在進行的國際產業轉移呈現出國際轉移和國內轉移相互輪動的特點。本輪轉移的轉出地主要是部分發達國家和上一輪產業轉移的承接地中國東南沿海,而轉入地主要是我國的中西部和東盟地區。
“內陸開放型是中國新一輪開放的明顯特征,新一輪的產業轉移中,不少跨國公司開始跳過東南沿海,直接進入內地。長三角、珠三角的產業,除流向內地外,也有一部分開始向越南等地遷移,國際國內雙轉移交織在一起。”安徽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克明說。
同樣令記者感受深刻的是,新一輪產業轉移已不再是單純的工廠遷移,國際產業轉移方式正不斷創新,越來越多地采取跨國并購、證券投資、風險投資、項目外包、產業鏈整體轉移等新興方式。
廣西桂林市工信委副主任楊克林對記者說,現在沿海產業轉移的一大特點就是以龍頭企業和大企業為核心,實行組團式或產業鏈整體搬遷。對發展愿望迫切的中西部地區來說,如能正確認識和把握正在興起的產業鏈整體遷移趨勢,便可以快速為當地培育起支柱產業。
就新興的光伏產業來說,深居內陸的廣西興安縣粗看并不具備發展優勢。然而,記者日前在當地采訪時卻發現,2009年才在這個縣起步的光伏產業,正在快速向百億產業邁進。“除了污染重能耗高的硅料提取環節,整個光伏產業的上游、中游、下游都在興安落了戶,目前已經有6家企業投入生產。”興安縣縣長陽明告訴記者,2009年,興安縣引進了太陽能光伏裝備制造企業--北京中聯科偉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隨后又吸引了與之配套的企業落戶,整個光伏產業鏈短期內整體遷移而來,并迅速崛起為當地未來發展的新引擎。
——警惕爭客商變成拼財力 園區建設熱須防空心化
記者在調查各地承接產業轉移的情況時,發現了一些冒出來的不利于“科學發展”的苗頭和傾向,值得高度警惕。
一是用財政鋪路,或是用行政手段,強行留住一些本該淘汰或是轉移的產業。中部某省的一名干部告訴記者,他們在前往沿海招商時,發現個別地區追求片面的政績觀,利用業以雄厚的財政實力,通過財政補貼或是行政干預的手段,阻止產業的正常市場流動,強行將產業和企業留下。如此既不利于先行地區發展方式的轉變,也將斷送后發地區的發展機遇。
二是一些地區為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不顧自身發展條件,盲目給補貼、給政策,結果導致政府大量負債。遼寧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盧松說,一些地方政府的負債主要是在工業園區爭項目時給補貼造成的。現在各地爭客商、吸引項目時,出現了一種怪現象,除區位優勢、特色優勢外,總要拿出點比別人更優惠的政策來。有些工業園區的土地招拍掛,看著價格挺高,事實上事后會通過不同方式返還。財政給投資者的補貼名目繁多,手段繁多,投資者胃口越吊越大,政府和財政付出越來越多。
三是園區大片建,謹防產業空心化。采訪中記者發現,在良好發展勢頭的鼓舞下,各地產業園、工業園建設遍地開花。在看似大好的發展形勢下,一些園區出現了只是把大樓蓋了起來,卻沒能引進好項目和企業,園區產業空心化的苗頭。中部某市花4個多億建立起來的文化創意產業園,至今只引進了一些規模極小的文化創意企業。對于投下去的成本怎么收回,園區負責人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說文化產業未來必然是朝陽產業,說不定哪天就有一家企業爆發了。
——搶先機先修內功 穿新鞋忌走老路
“十二五”開局各地都在搶占發展先機,希望能夠抓住產業轉移的黃金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一些基層干部認為,“十二五”期間的主題是科學發展,主線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因此在面對新一輪產業轉移時,各地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能承接產業,留住產業,發展好產業,必須練好內功,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政府服務水平。廣西桂林市市長李志剛說:“現在產業轉移中出現的趨勢是,越是基礎好的地區,發展越快,這就要求我們在迎接產業轉移時,做好硬環境和軟環境建設。”安徽省蕪湖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胡光富說:“承接轉移不是畫藍圖。企業引進來了,如果發展環境不好它還會走。所以承接轉移,有了條件后,還要提升服務水平,必須有一幫懂經濟、懂市場、懂科技的人,為經濟發展服務。”
其次,承接轉移不能脫離本地區的發展環境和資源稟賦,不能一哄而上,避免出現區域產業同構。吳克明建議,各地尤其要充分挖掘本地資源潛在優勢,發揮本地經營特色,在產業轉移和吸收的過程中明確方向性,避免“跟風”,盲目引進外部產業。
第三,承接轉移時既要注重產業的經濟效益,也要注重它的社會帶動效應,既要引進“稅源經濟”,也要引進“富民經濟”,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浙江省東陽縣市畫水鎮竹溪化工園區2005年時曾發生大規模環保沖突,當地百姓砸毀了整個園區。在當地采訪時,鎮里的干部告訴記者,當年沖突的爆發原因除環保糾紛長期得不到解決外,和園區招收畫水本地工人少,村子里大量青壯年待業在家也不無關系。沖突發生前,整個園區只招收了不到300名的本地勞動力。去年,當地政府重啟園區時吸取了教訓,在招商引資上,畫水鎮政府不再單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引進了一大批就業帶動強的企業,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歡迎。
同時,承接轉移還應避免沿海地區走過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卓勇良說:“中西部地區吸引沿海和海外投資時,要避免低水平的重復,應站在更高的水平上去發展。去年在西北考察時,當地一個縣引進了另外一個縣的污染企業,就因為縣里面只有2個多億的工業產值,急于發展,有些饑不擇食,對此一定要警惕。”
專家認為,此輪產業轉移的黃金周期僅為三五年,中西部地區應抓住機遇,除樹立抓搶意識外,還須仔細研究這一輪產業轉移出現的新特點和新趨勢。同時,在承接轉移的過程中要保持清醒的頭腦,避免出現當地園區建設的盲目化及招商引資硬拼財力等不良傾向,真正實現中西部地區的跨越發展。
——金融危機、“調結構”雙輪驅動新一輪產業轉移潮
記者日前在上海、浙江、安徽、廣西、重慶等地調研采訪時發現,新一輪的產業轉移正在各地興起。“2008年金融危機后,國際產業轉移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全球‘第四次產業轉移’已經展開。”安徽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克明說,“十二五”開局后,國內各地主攻“調結構”,則為這一輪產業轉移注入了新的“催化劑”。
目前,我國沿海地區傳統工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的趨勢十分明顯。上海華誼集團是一家老牌的大型國有公司,早年公司所有的工廠都集中在上海,現在公司在上海以外的產業只占到總盤子的15%左右,而到2015年這一比例將提高到50%左右。集團總裁劉訓峰說:“上海現在的土地、環境、安全約束加大,結構調整任務非常重,接下來幾年華誼新的投資基本上都在外地,參與國家大的戰略,到中西部地區去布局。”
浙江省的情況也與之相類似。據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長卓勇良介紹,該省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占比每年下降0.7個百分點,省內企業正在大量向外投資。“省內的上市公司每投入10塊錢,4塊投在省內6塊投在省外。”卓勇良說。
在中西部地區,企業和政府也直接感受到了這股猛烈的產業轉移潮。“安徽省現在每年流入的投資和產業想擋都擋不住。”安徽省發改委規劃處處長何春說,去年一年來自省外的投資達到6800億元,其中一半來自長三角地區。彩電、汽車、家電、乳業等產業已開始在安徽省聚集。
——國際和國內相互輪動 產業鏈整體遷移趨勢明顯
調查中記者發現,依托上一輪承接產業轉移的集聚效應和逐步完善的投資環境,我國將依然是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的首選目的地,正在進行的國際產業轉移呈現出國際轉移和國內轉移相互輪動的特點。本輪轉移的轉出地主要是部分發達國家和上一輪產業轉移的承接地中國東南沿海,而轉入地主要是我國的中西部和東盟地區。
“內陸開放型是中國新一輪開放的明顯特征,新一輪的產業轉移中,不少跨國公司開始跳過東南沿海,直接進入內地。長三角、珠三角的產業,除流向內地外,也有一部分開始向越南等地遷移,國際國內雙轉移交織在一起。”安徽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克明說。
同樣令記者感受深刻的是,新一輪產業轉移已不再是單純的工廠遷移,國際產業轉移方式正不斷創新,越來越多地采取跨國并購、證券投資、風險投資、項目外包、產業鏈整體轉移等新興方式。
廣西桂林市工信委副主任楊克林對記者說,現在沿海產業轉移的一大特點就是以龍頭企業和大企業為核心,實行組團式或產業鏈整體搬遷。對發展愿望迫切的中西部地區來說,如能正確認識和把握正在興起的產業鏈整體遷移趨勢,便可以快速為當地培育起支柱產業。
就新興的光伏產業來說,深居內陸的廣西興安縣粗看并不具備發展優勢。然而,記者日前在當地采訪時卻發現,2009年才在這個縣起步的光伏產業,正在快速向百億產業邁進。“除了污染重能耗高的硅料提取環節,整個光伏產業的上游、中游、下游都在興安落了戶,目前已經有6家企業投入生產。”興安縣縣長陽明告訴記者,2009年,興安縣引進了太陽能光伏裝備制造企業--北京中聯科偉達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隨后又吸引了與之配套的企業落戶,整個光伏產業鏈短期內整體遷移而來,并迅速崛起為當地未來發展的新引擎。
——警惕爭客商變成拼財力 園區建設熱須防空心化
記者在調查各地承接產業轉移的情況時,發現了一些冒出來的不利于“科學發展”的苗頭和傾向,值得高度警惕。
一是用財政鋪路,或是用行政手段,強行留住一些本該淘汰或是轉移的產業。中部某省的一名干部告訴記者,他們在前往沿海招商時,發現個別地區追求片面的政績觀,利用業以雄厚的財政實力,通過財政補貼或是行政干預的手段,阻止產業的正常市場流動,強行將產業和企業留下。如此既不利于先行地區發展方式的轉變,也將斷送后發地區的發展機遇。
二是一些地區為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不顧自身發展條件,盲目給補貼、給政策,結果導致政府大量負債。遼寧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盧松說,一些地方政府的負債主要是在工業園區爭項目時給補貼造成的。現在各地爭客商、吸引項目時,出現了一種怪現象,除區位優勢、特色優勢外,總要拿出點比別人更優惠的政策來。有些工業園區的土地招拍掛,看著價格挺高,事實上事后會通過不同方式返還。財政給投資者的補貼名目繁多,手段繁多,投資者胃口越吊越大,政府和財政付出越來越多。
三是園區大片建,謹防產業空心化。采訪中記者發現,在良好發展勢頭的鼓舞下,各地產業園、工業園建設遍地開花。在看似大好的發展形勢下,一些園區出現了只是把大樓蓋了起來,卻沒能引進好項目和企業,園區產業空心化的苗頭。中部某市花4個多億建立起來的文化創意產業園,至今只引進了一些規模極小的文化創意企業。對于投下去的成本怎么收回,園區負責人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說文化產業未來必然是朝陽產業,說不定哪天就有一家企業爆發了。
——搶先機先修內功 穿新鞋忌走老路
“十二五”開局各地都在搶占發展先機,希望能夠抓住產業轉移的黃金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一些基層干部認為,“十二五”期間的主題是科學發展,主線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因此在面對新一輪產業轉移時,各地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能承接產業,留住產業,發展好產業,必須練好內功,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政府服務水平。廣西桂林市市長李志剛說:“現在產業轉移中出現的趨勢是,越是基礎好的地區,發展越快,這就要求我們在迎接產業轉移時,做好硬環境和軟環境建設。”安徽省蕪湖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胡光富說:“承接轉移不是畫藍圖。企業引進來了,如果發展環境不好它還會走。所以承接轉移,有了條件后,還要提升服務水平,必須有一幫懂經濟、懂市場、懂科技的人,為經濟發展服務。”
其次,承接轉移不能脫離本地區的發展環境和資源稟賦,不能一哄而上,避免出現區域產業同構。吳克明建議,各地尤其要充分挖掘本地資源潛在優勢,發揮本地經營特色,在產業轉移和吸收的過程中明確方向性,避免“跟風”,盲目引進外部產業。
第三,承接轉移時既要注重產業的經濟效益,也要注重它的社會帶動效應,既要引進“稅源經濟”,也要引進“富民經濟”,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浙江省東陽縣市畫水鎮竹溪化工園區2005年時曾發生大規模環保沖突,當地百姓砸毀了整個園區。在當地采訪時,鎮里的干部告訴記者,當年沖突的爆發原因除環保糾紛長期得不到解決外,和園區招收畫水本地工人少,村子里大量青壯年待業在家也不無關系。沖突發生前,整個園區只招收了不到300名的本地勞動力。去年,當地政府重啟園區時吸取了教訓,在招商引資上,畫水鎮政府不再單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引進了一大批就業帶動強的企業,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歡迎。
同時,承接轉移還應避免沿海地區走過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卓勇良說:“中西部地區吸引沿海和海外投資時,要避免低水平的重復,應站在更高的水平上去發展。去年在西北考察時,當地一個縣引進了另外一個縣的污染企業,就因為縣里面只有2個多億的工業產值,急于發展,有些饑不擇食,對此一定要警惕。”
中國鞋網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第一時間與我們聯系,謝謝!也歡迎各企業投稿,投稿請Email至:8888888888@qq.com
我要評論:(已有0條評論,共0人參與)
你好,請你先登錄或者注冊!!!
登錄
注冊
匿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