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石獅鞋服自主創新之“三問”
【中國鞋網-要聞分析】石獅中小企業居多,要推動企業自主創新“三年行動”,眾多的中小企業必然要參與其中。或許有人會說,中小企業能力有限,自主創新談何容易。于是,中小企業能否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成為首先要回答的問題。
那么,這個問題有沒有現成的答案呢?有!據有關數據顯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65%的發明專利,75%以上的技術創新,80%的新產品是由中小企業完成的。在石獅情況也是如此,中小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力軍。近年來,石獅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成果倍增,對加快我市傳統紡織服裝產業技術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
“反應快、動力強、機制活是石獅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最大特點。”前不久,省科技廳的一位專家來石獅企業考察,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所謂反應快,就是石獅中小企業管理層次少,能根據市場變化和需求作出快速的創新決策;所謂動力強,就是石獅中小企業在面臨生存危機與競爭壓力下,有很強的創新沖動;所謂機制活,是指寬松的管理環境、靈活的用人機制等,使創新活動更容易在石獅中小企業中獲得成功。
“但是,不能說石獅中小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就沒有問題。”他說,總體看來存在幾個不足,比如信息來源不足、技術人才不足、資金來源不足、創新投入不足等等。
那么如何解決上述幾個不足?這是第二問。
要解決這幾個不足,首要的是自主創新的意識要覺醒、步伐要堅定。如果企業沒有自主創新的意識,一切都是空中樓閣;如果步伐不堅定,往往會半途而廢。
中小企業是石獅鞋服等傳統產業的主體,技術水平、產品附加值比較低的中小企業的比例還較大,因此,積極采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對于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隨著市場化、信息化、國際化步伐加快,以及勞動密集型產業梯度轉移的到來,產業分工的進一步融合和細化成為可能,對鞋服產業中的中小企業也提出了新的挑戰,不提升創新能力,中小企業今后的生存將面臨很大的問題,而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也將會成為一句空話;另一方面,從新一輪全球經濟結構調整的現實看,誰掌握了核心技術,誰就掌握了競爭的主動權。否則,就只能處于產業鏈低端,成為別人的“組裝車間”、“加工基地”,獲取低微的加工收入。因而,提升中小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提升我市在產業分工中的地位,把握經濟發展主動權的必由之路。
第三問: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中小企業應該怎么做?
“根據石獅企業積累的經驗,可以在三個方面下功夫。”有關專家告訴記者:一是能充分體現自主創新在企業發展戰略中的核心作用,并有明確的發展目標和措施;二是在產、學、研合作中發揮主導作用,善于將社會上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自己企業的定型商品推向市場;三是能主動快速地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再轉化為市場優勢,實現依靠科技創新增強市場競爭力。
“從石獅的具體情況看,要突出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這位專家認為,首先,不同企業要按各自發展水平、實力等具體情況加以選擇和定位,按照自身發展目標和技術研發實施計劃,努力在各種形式的創新中尋求新的突破;其次,優勢企業要在科技自主創新方面發揮領軍作用,瞄準本企業長期發展目標,逐步開發、攻克和積累各自產業上的自主核心技術,達到在國內國際上具有競爭力的水平;第三,堅持現場生產活動中發現和改進實際問題,重視上下工序的互動,不斷創造出新的技術,同時堅持在引進項目、合作項目的消化吸收中再創新的發展途徑,逐步培育成為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專利。
自主創新能力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也是一個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只有眾多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主體意識覺醒,而且能夠找到突破的路徑,石獅整體創新能力就能得到增強,石獅城市的未來也就有了堅實的基礎。
- 上一篇:“溫州鞋服企業倒閉潮”真相追蹤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