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服業廣西與南新走廊沿線合作前景廣闊
【中國鞋網-行業新聞】中國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建設構想提出5年來,目前正由共識走向實踐,雛形漸顯。沿線國家經濟不僅存在較強的互補性,而且商貿旅游合作基礎較好,產業合作潛力巨大。廣西與南新經濟走廊沿線國家產業合作有著國內其他省份所沒有的優勢,各方如果能積極抓住機遇,深化產業合作,必將開創泛北合作新局面。
貿易合作前景十分廣闊
南新經濟走廊區域內的貿易合作是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基本合作框架內開展的,所不同的是沿線國家依托地緣優勢、產品互補性以及緊密的經濟聯系,更有利于貿易合作。沿線國家的產品各具優勢,如新加坡的電子產品、生物產品優勢最大;泰國、馬來西亞的橡膠及其制品、棕櫚油、電子產品具有競爭力;越南、柬埔寨的農林產品、服裝產品占優勢;廣西的機電產品、建材產品等質優價廉。這些互補性強的產品都為擴大區域內貿易合作提供了有利條件,除貨物貿易外,在貿易領域中的合作還應包括:國際結算、商品保險、檢驗檢疫、司法援助、鼓勵企業參加各種展覽會,為各國企業能把自己的商品推向世界市場創造更便利的條件。因此,廣西在南新走廊內的貿易合作前景十分廣闊。
2010年廣西全年進出口總額為177.06億美元,同比增長24.3%,其中出口96.10億美元,同比增長14.8%。進出口總額再創歷史新高。這要歸功于廣西與南新經濟走廊沿線國家貿易的強勁增長。2010年廣西對東盟進出口65.25億美元,比2009年增長17.48%,其中進口19.37億美元,出口45.88億美元,分別增長45.2%和27.1%。進出口總值再創歷史新高,在對東盟貿易排位中躋身全國前十強。
產業水平跨度大 梯度層次很明顯
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沿線國家的產業發展水平跨度很大,既有經濟發達的國家如新加坡,也有經濟較好的發展中國家如馬來西亞、泰國,也有欠發達的國家如越南、老撾,還有被聯合國列為世界最不發達的國家如柬埔寨。新加坡的信息產業、生物產業等高新技術產業比較先進,服務業也很發達;馬來西亞、泰國的制造業、熱帶農業比較有競爭力;越南、柬埔寨的農業、服裝業有發展前景;廣西傳統的制造業如機電、農林產品加工有比較優勢。因此,南新走廊內完全可以按照各方的產業優勢進行分工合作,促進產業整合、結構升級,逐漸形成結構不同的產業梯度轉移體系,共同打造區域競爭力。
經濟互補性大于競爭性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廣西培育并逐步形成了以制糖、有色金屬開采、冶金、電力、汽車、機械、建材、食品、醫藥等為主的一批特色優勢產業,正在加快培育石化、林漿紙、高新技術、現代中藥、生物質以及海洋等一批新興產業,廣西有基礎和條件與東盟企業開展產業合作。廣西與南新走廊沿線國家的經濟互補性與競爭性的總體狀態是:一是在初級產品生產上,農產品有較強的競爭性,但泰國、越南等國與廣西相似的農產品,如熱帶水果和食糖等比廣西有更強的競爭力;在礦產品如石油、天然氣、富鐵、富錳、鋁、鉛鋅等資源有較強的互補性。二是在工業制成品生產上,廣西在三類產業上具有比較優勢:勞動密集型產業,如輕工、電子、服裝制衣、旅游工藝、食品、鞋類及電池等;資源加工型的一般工業品,諸如水泥、橡膠加工、化肥、鋼鐵、食糖和淀粉加工等;技術含量不很高的機電產品,諸如柴油機、機床、農業機械、微型汽車等。這些產品只能在發展水平低的國家如越南、柬埔寨有一定市場。廣西與大力發展加工型信息技術產業的新、馬、泰三國的競爭性不大,但與發展勞動密集型制成品生產的柬埔寨、越南等在輕紡產品生產上都有競爭性。廣西可在以上這些產業開展合作,到欠發達的國家投資,輸出廣西的優勢產業;引進較發達國家的資金、技術以及產業。廣西可利用南新走廊的優勢投資到相對欠發達的越南、柬埔寨,如投資越南、柬埔寨的基礎設施建設、交通運輸、礦產開采、工業生產、農林漁產品加工、食品加工等。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區域內相對發達的國家更具有資金、技術和人才等優勢,泰國、柬埔寨、越南以及中國廣西都可以成為投資對象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電子產業、生物產業應該成為廣西優先考慮引進的產業。
此外,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在發展旅游、酒店業等方面也具有優勢,已具備向外擴張的能力,廣西也要積極地加以引進。因此,廣西在與沿線國家的產業合作中,既可以“走出去”到相對落后的國家投資,開展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合作,也可以“請進來”與經濟技術較廣西發達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開展合作,利用中國市場廣闊的優勢,引進這些國家的資金和技術,進行一些相對高端的產業合作。
針對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的特點,今后,廣西可以重點與沿線國家開展交通、農林漁業、能源、旅游、國際物流、糖業、農林產品加工、有色金屬、邊境貿易加工區、科技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合作。
總之,廣西與南新經濟走廊沿線國家產業水平跨度大,梯度層次很明顯,經濟互補性大于競爭性,產業合作前景十分廣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