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鞋服等企業的“用工荒”之變
【中國鞋網-要聞分析】“現在木工的月工資都有1萬多元,而大學生的工資只有幾千元,勞動力市場已經形成倒掛。”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說。
辜勝阻描述的是過去一段時間國內勞動力市場發生的一個變化,另外與之相關的變化還有,新一輪民工荒已經從過去幾年“局部荒”演變成遍及全國的“整體荒”,并且勞動力的結構性問題更加突出。
這些變化如何在影響市場,倒逼企業,最終引發中國經濟的轉型?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過去幾年中,企業面臨的匯率壓力已經在縮小,但勞動力短缺、通脹、融資成本、環境成本壓力依次成為企業未來一段時間的主要壓力。
勞動力短缺使企業的勞動力成本上升,企業利潤變得更加微薄,很多中小企業開始用腳投票,產業空心化更為突出,在東南沿海城市將會出現更多經濟泡沫。
但同時“用工荒”已經帶來了勞動力成本的上升,也表明中國廉價勞動力時代正逐步消失,長期以來過度依靠廉價勞動力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無法維系,這倒逼企業開始進行技術改革——通過技術、管理或科技替代勞動力的使用。
新“缺工荒”
2月22日這一天,溫州中小企業協會會長周德文一天之內在樂清縣城調查了6家企業,這6家企業都面臨不同程度民工荒問題。
“大企業返工率98%,一般企業70%-80%,小企業可能只能達到50%。”周德文告訴記者。
導致企業缺工的原因就是春節之后遍及全國的“民工荒”。在溫州,一個服裝加工廠廠長說,他本來打算節后招150人,而現在就只能招聘40人左右。
溫州東蒙服裝企業副總經理王小寶表示,今年工廠需要1800名員工,但是招不來人,他告訴記者,招人難是今年企業發展的最大問題。
不過,上述情況在溫州一些較大的企業中表現并不是十分明顯,浙江正泰集團是位于溫州最大的民營股份制企業之一,這家企業員工有23000人,多數員工已經在初九正式上班。在記者調查時,正在車間工作的22歲安徽小姑娘小李告訴記者,她今年第一次到這邊打工,經由同鄉介紹過來了。
但對多數中小企業來說,卻沒有這么幸運。
2月23日下午,在溫州工商局直屬分局陳繼瑜的辦公室里,一家服裝加工企業老板在埋怨,現在不是開不開工的問題,而是能否找到工人的問題。
的確,民工荒已經嚴重影響到企業開工問題,周德文在調查中的統計數據是 “小企業缺工率50%,很多小企業開不了工”。
周德文還分析,溫州當地容納280萬務工者,目前缺工情況大約在35萬-40萬之間。如果推及到浙江省,今年工人缺口將達到80萬,“這只是靜態的數據,如果考慮動態情況,缺工數字高于此數據。”
有工人缺口的不僅僅是溫州,“缺工荒”已經遍及東南沿海所有的城市。
在寧波,波導股份有限公司一位人事主管告訴記者,當地因為缺少工人,很多企業都采取拉工人就獎勵制度——如果老員工多帶一個工人,工作兩個月獎勵200元,工作三個月獎勵300等。
寧波當地一家專門制造空調配件企業的總經理樂先生告訴記者,目前公司面臨著較為嚴重的缺工現實。
接受調查的企業主普遍說,內地工資提高是內地民工不愿意到東南沿海就業的原因。“目前內地很多地方工資已經達到1000元-1500元左右,相比沿海2000元的工資差距并不是很大。”
另外,在東部沿海一帶,通貨膨脹具有孤島般的高地特征。
“當地的食品、房租和物價都比內地要高很多,在內地拿1500元工資肯定感覺比這邊拿2000元幸福。”陳繼瑜說。
據國家統計局的報告顯示,農民工在東部地區的工資僅比中西部高幾十元,但是城鎮家庭的月消費比中西部高出350元左右。
除此之外,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認為更主要原因則是目前中國農村勞動力的供給格局正在由“無限供給”向“有限剩余”轉變。他給出數據,現在農民工后備力量每年相比于勞動力供給高峰時減少了600萬人左右,2008年以來共計減少了2000萬人左右。
另外,老一代的農民工正面臨著退化,而新生代農民工產生不僅期待比較優越的薪資待遇,而且對尊重、平等和社會承認有更多的期盼,特別是在擇業觀上對工作環境、福利待遇、發展機會及文化生活等有了更高的要求。
后面這兩個原因正好可以解釋,為什么今年沿海(珠三角和長三角)和內地城市同時出現“民工荒”問題。
其實早在2003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所所長蔡舫就預測,中國勞動力短缺一定會發生在2004-2009年區間內,2004年果然發生了民工荒,之后2009年勞動力短缺加劇。
“現在,民工荒已經從局部短缺演變成全面短缺。”辜勝阻強調,一是從時間上看來得更早,珠三角早在2011年春節前數月就出現了比較明顯的“用工荒”現象;二是從范圍上看影響地區更廣,像四川、湖北、安徽等中西部地區傳統的勞務輸出大省也出現了用工短缺的現象;三是從工種涉及類別更多,當前不僅“技工荒”,普工也“荒”。
民工荒問題在未來會更加突出,蔡舫就預測:16-64歲之間的勞動力在2015年將停止增長,在2004年到2011年間,其增量以每年13.6%的速度減少。另外一方面,高速增長的經濟讓勞動力變得十分稀缺。
壓力鏈的變化
“民工荒對傳統產業形成很大壓力。”周德文告訴記者,他總結另外五個壓力還有: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通脹壓力、原材料上漲壓力以及環境資源壓力、結構性調整的壓力。
不過,上述壓力在不同的階段對企業影響各自不同。
去年4月份,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張帆教授和余淼杰教授對2005-2008年人民幣匯率發生明顯升值對中國外貿相關企業和行業的進出口、成本、利潤以及產品結構等影響做調查。
他們在調查中發現,如果將出口占銷售額高于40%的企業歸為外向型企業,發現有兩個特點,一是外向型企業利潤率從2006年開始持續下降;二是外向型企業的人均固定資產在2004年達到頂峰后持續下降。
更詳細一點是,對外向型企業來說,匯率變動對利潤率的影響非常顯著,實際有效匯率上升1%,出口/銷售額比率下降約0.3%-0.5%。
如果分行業看,匯率升值對從事一般貿易的企業、勞動力密集型企業的負面影響更大,而出口加工型企業,特別是進料加工型企業影響較小。余淼杰教授曾到溫州調研時看了一家鞋廠。這家鞋廠3000工人一年生產的產值大概是10個億,90%的皮鞋產品都出口國外,當時鞋廠老總告訴他們,企業壓力主要是勞動力成本和匯率。
2008年之后,企業仍受匯率波動影響,但很多企業主都表示,這種影響基本上都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彌補。比如寧波一家專門做液晶顯示屏支架的企業總經理陶先生就說,雖然企業會受到匯率波動影響,但是影響基本上都能通過價格掛鉤方式解決。溫州最大的制鞋企業奧康集團財務總監余雄平告訴記者,公司出口的鞋都會按照固定利潤率來確定銷售產品的價格,目前公司外貿訂單利潤率仍能保持10%以上。
2009年之后,企業更加適應匯率變化的壓力,但原材料上漲和民工荒卻對企業形成了新的壓力。
在記者去年的調查中,那些以原材料加工為主的上游企業承受的壓力最大。山東天宏棉業紡織有限公司業務經理王華告訴記者,原材料價格上漲是所有棉紡織行業面臨的問題。“今年天氣原因導致的棉花減產20-30%,普通棉紗價格從26000元/噸漲至現在31500元/噸,棉花原料價格的上漲讓企業難以承受。”
啤酒行業也承受巨大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壓力。新疆伊犁禹宮啤酒有限公司(簡稱“新疆伊犁雪”)是一家產量萬噸左右的地方小型啤酒企業,其啤酒生產的主原料是大麥、麥芽和啤酒花。之前公司總經理孫傳宏對本報表示,當地大麥價格從2009年7月份的1300元/噸漲到目前2000元/噸以上,麥芽價格從去年2600元/噸漲到目前的3000元/噸,對企業壓力很大。
今年,原材料漲價對企業影響還在繼續,在周德文的調查中,有一家使用銅作為原料的低壓電器生產商,由于銅價已經從年初3萬/噸上漲到現在的7萬一噸,企業領導表示不堪重負。
如果上述壓力企業都能扛過去,但民工荒卻很難扛,因為很多企業甚至無法開工。
“往年初三很多就開工了,但現在很多小企業到了1月底仍舊沒有開工,主要還是因為招工不足。”周德文說。
東蒙服飾公司是溫州一家專門經營男裝的品牌,公司本來打算投資新建項目,但是考慮人力和財務成本的壓力,遲遲不敢貿然下手。
除了上述壓力,未來一年企業面臨的壓力還有環境成本壓力和融資壓力、成本壓力。
溫州廣發銀行蔡行長對記者說,2009年,國家推出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銀行給企業貸款很松,很多資金都流向房地產,所以今年銀行對企業貸款限制很嚴,企業幾乎貸不出錢來。
銀行資金收緊,推高了民間資金的成本,“溫州民間利率高達8%,按照復利計算的年息超過 (本金的)100%以上,除非販賣軍火和販毒你才能賺取這么高的利潤。”溫州一位企業老板告訴記者。
另外,去年由于節能減排,浙江省很多城市對企業進行拉閘限電,導致企業開工時降低,環境成本增加。周德文認為,未來企業承擔的環境成本壓力會更大。
總之,一些壓力在減弱,但一些壓力在增加,匯率壓力對企業壓力已經不如以前那么大,但民工荒、融資困難、通脹和環境依次成為今年和未來幾年企業面臨的最大壓力。
拐點的力量
“‘民工荒’下一步就是加薪潮,之后就是企業大規模倒閉。”周德文對記者說。
缺工導致去年溫州民工平均工資提高了20%左右。“去年我們一個員工一年收入2.4元-2.6萬元左右,而目前普遍漲到了3萬以上,企業面臨壓力很大。”東蒙制衣服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小寶說。
在國內最大制鞋公司的奧康集團總部,財務總監余雄平告訴記者,每年公司員工工資都會按照10%的幅度增長,2011年,他預計公司員工工資又將會再上升10%左右。
上述數據與全國數據比較起來一點不夸張,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民工工資平均上漲20%以上。
中國人民大學發布的 《中國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報告》顯示,自2004年“民工荒”爆發后,農民工工資結束了長期的停滯狀態,進入了一個快速的上升通道。迄今農民工工資延續了6年的上漲態勢,漲幅超過1倍,年均漲幅超過12.4%。
“我預計‘十二五期間’,員工工資將上漲100%左右。”周德文告訴記者。但在德邦物流副總經理康波的眼中,員工工資上漲100%不需要5年,“未來3年內員工工資將上漲100%以上。”
除了工資普遍上升,工資還形成新的結構性特征,辜勝阻在調查中就發現,一個企業成熟木工的工資每月1萬多元,而大學生每月工資卻只有2000-3000元,形成價格倒掛。
溫州當地很多企業主也說,目前溫州當地一般技術工人的平均月工資在2500元左右,成熟高級技工要4000元左右,但是一般剛畢業的大學生過來也就1000多元。
“加薪潮”不可避免,又將如何影響國內產業和企業的發展布局?
相比之下,“民工荒”和“加薪潮”對資本型產業、連鎖加盟、食品公司以及品牌的公司影響較小。
福建國產寶業水泥董秘林先生告訴記者,公司初始投資資本有10億多元,屬于資本密集型行業,人力成本在公司所有成本中僅占據2%左右,所以受到的影響比較小。
而且,資本密集型產業還會因為供不應求能夠轉移壓力和風險,福建國產寶業水泥福建公司目前員工300人左右,去年人力成本上漲20%左右,但是公司的終端產品——水泥價格已經從去年年初每噸220-230元/噸上漲到460元/噸,上漲一倍。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員部主任楚東告訴記者,去年連鎖企業人力成本增加15%左右,今年年底還將增加10%。“不過,我們不怕工資上漲,因為這次工資上漲是過去幾年被壓制的結果,企業普遍能接受。”
高端食品行業因為需求剛性也容易傳遞成本壓力,汪氏蜂蜜銷售人員馬先生告訴記者,去年公司的員工收入增加了15%左右,但是蜂蜜都漲了價。
容易提價的日常消費品公司也不會擔心,“一些日常消費品公司越是漲價越是賺錢,比如水暖器材。因為越上漲,他們越能傳遞給終端消費品。”陳繼瑜說。
一些具有品牌優勢的企業也具有提價優勢,比如借著奧運獨家品牌贊助商以及過去幾年通脹因素,奧康集團實際上已經慢慢對鞋提價,但公司沒有對外宣傳。
但“加薪潮”對傳統中小企業壓力很大。
過去幾年,由于各種壓力,目前溫州當地傳統產業萎縮得很快。這些傳統產業包括服裝、打火機、眼鏡和制鞋。周德文舉例,在打火機行業,從最多的時候4000多家,到目前只剩下100家,其中能盈利的也就56%左右。
“目前當地多數中小企業因為不具備終端漲價能力,都面臨著倒閉危機。”周德文說。
在溫州之外,山東天宏棉業紡織有限公司業務經理王華告訴記者,由于公司一直使用儲備原料,今年他們還能活得下去,但一些中小企業已經生存困難。
民工荒引發的成本上調導致產業集中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大型企業發展越來越大,但是中小企業生存更加危險。“如果是落后產能被淘汰無可厚非,但是很多企業并不是落后的生產力。”周德文擔心。
民工荒還導致企業管理更難,新生代工人觀念和工作方式與以前都不一樣,比以前更加難以管理。
奧康集團財富總監余雄平回憶,前幾天我們民工與管理人員斗嘴,那位民工就直接沖過去拿著鞋模要打管理人員。90后民工與以前不一樣,以前還可以打罵,但現在則是捧在手心中。
目前奧康集團員工有7200人,公司也正準備上市,“由于新生代員工管理難,以及目前面臨的民工荒、新生勞動力上漲的情況,公司決定投入部分研發資金開發機械來替代人工。”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楚東在調查連鎖產業的時候也發現,目前很多連鎖企業都在通過人力資本的管理、管理流程優化來節省人力成本的使用,比如很多超市都考慮在超市購物車上放一個掃描儀,這樣就節省了排隊的成本,也節省了專門的收費人員。
野村證券中國經濟學家孫馳表示,因為工資上漲,勞動力成本上升,企業就要重新算投資回報率,這會促進企業進行更大的產業升級改革。
“如果把過去從低收入國向中等收入國的轉變稱為第一次轉型,以農民工為主要代表的豐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是支撐中國經濟實現第一次轉型的重要因素。那么,‘用工荒’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國廉價勞動力時代正在逐步消失,未來‘十二五’時期順利推動中國實現第二次轉型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改變長期以來依靠廉價勞動力的經濟發展模式,找準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和源泉。”辜勝阻說。
- 上一篇:鞋業老品牌創新刻不容緩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