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商對“燒鞋案”的反思與啟示
【中國鞋網-國內市場】據西班牙歐華網報道,2004年9月16日,在西班牙南部城市ELCHE發生了具有排華性質的“ELCHE燒鞋案”。如今將近7年過去,當地法院終于要開庭審理這曾經轟動一時的案件了。雖然時隔將近七年,但現在提起“ELCHE燒鞋案”,很多華人仍記憶猶新。
隨著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復蘇,當地消費能力進一步增強,華人在西班牙當地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對西班牙鞋等出口保持平穩增長態勢。據了解,在旅西華人的發展中,大家只想著如何進一步擴大規模,賺更多的錢,單純的認為自己只要有錢,租下店面,就可以開業經營。于是,都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盲目地在西班牙四處投資,擴大經營,甚至到了見縫插針,遍地開花的程度。然而西班牙各地也越來越多的出現對華人百元店以及旅西華商的排斥傾向。
西班牙以如此激烈的方式抵制中國制造鞋子的原因很簡單:中國的鞋太便宜了。中國鞋賣得好,除了款式新穎、做工精良外,價格實惠是一個重要原因。另外一個原因是,由于近年來中國鞋子大量進入西班牙市場,西班牙鞋廠工人失業人數劇增。業內人士指出,我國鞋外銷仍面臨不少隱憂,我們需要建立起一定的風險意識,并要加強重視,采取一定的措施進行化解。
從企業自身看,在努力擴大出口的沖動之下,應該冷靜看到出口繁榮背后的危機。中國鞋雖然具備價格優勢,但在世界各國仍是低檔商品的代名詞,缺乏品牌,文化附加值低,款式雷同,偷襲程度高,缺乏內在的、長遠的競爭力,遭遇反傾銷的風險非常之高。所以,面對國外官方的貿易制衡和來自民間的非法抵制,企業必須加強律己,樹立全局觀念,不能只顧自己,盲目擴大規模,不能讓俄羅斯市場中國商品擺地攤的情況重演,應該積極創新,調整產業方向,走產品差異化、品牌化、高附加值化的路線,重在提高質量檔次,走出溫州鞋、中國貨低成本、低價格、低檔次的怪圈。對此,我們中國鞋商要加以借鑒。
可見,中國商人在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將中國廉價商品輸送給當地居民的同時,還應該主動溝通,努力融入當地社會和文化,化解矛盾,多行善事,造福一方,這樣,將有助于緩和商業競爭導致的族群沖突和其他矛盾,達到和諧共處、互利雙贏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