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北鞋業批發積極擴大消費需求
【中國鞋網-鞋業新聞】“買鋪花了80萬,總算有自己的門面了。”在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又稱“漢口北批發第一城”)鞋業皮具城內,“永順鞋店”老板唐健一邊盤庫存,一邊招呼客人。“搬過來(漢口北)一來是順應漢正街整體外遷的政策舉措,二來是那邊(漢正街)的生意不好做了,道路越來越堵,‘扁擔’進出都不方便了。”
就在本月,武漢市委市政府宣布限時搬遷漢正街的重大決策后,外遷方與承接方所在硚口區、黃陂區相關職能部門近日正式開啟對接會談。擁有百余家商戶的榮盛鞋材市場整體搬到漢口北,漢正街外遷悄然啟動。
昨日通過的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出現“漢口北”元素。這是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第三次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指出將“著力打造以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為核心的商業綜合體”,作為“積極擴大消費需求”、“努力增強內生動力”的重要舉措。
上周五,記者前往漢口北市場,車上一路都有商戶在討論買鋪子投資。據了解,自武漢市“兩會”上政府釋放出新訊息后,有上千戶漢正街商戶趕到漢口北批發第一城選鋪。
商戶案例
買鋪兩年 “守”得云開
唐健是武漢本地人,在漢正街大興路做了20年女鞋生意,一直靠租賃經營著30平的門面。“前些年僅租金每年都要20萬,這幾年還跌了點。”唐健解釋,生意不好做,租金也跟著跌。
前年唐健和老婆商量,在漢口北購買了120平米的商鋪,因為在他看來,大型批發市場往郊區轉移,這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與他同時買鋪子的大興路同行不下百家,有的品牌代理商,一口氣拿下幾十間店鋪。“這么多年的租金,早買得下幾間這樣的鋪子。”
“漢正街因消防配套不到位、車輛進出難,‘扁擔’進出都變得越來越困難。”唐健說,從前每件貨付給挑夫1塊錢,現在漲到2塊,每個月加起來也有幾千塊。漢口北新店開業以來,唐健自己開車來送貨,一路上通行無阻,十分暢快。
在唐健看來,在漢正街做生意,最頭痛的是倉庫不好找。唐健租了四處民房存放貨物,幾個地方相隔較遠,遇到臨時調貨,總是手忙腳亂,過節前后貨物被盜竊的情況時有發生。
漢口北計劃建成中部最大加工園區和倉儲物流園區。僅服裝市場,就將興建100萬平方米的超級大倉儲基地。這讓許多商戶“眼紅”,當初在漢口北買鋪,正是看中了這里日后的“超級吞吐能力”。
雖然漢口北優勢明顯,但唐健暫時還未放棄漢正街商鋪,他雇了一個店員在漢口北看店,自己兩邊跑。
“最近漢正街過來買鋪的人還蠻多,這邊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但還是要‘守’。”唐健說,漢口北門面是自己的,一個月只出千把元人工工資,這筆費用不構成負擔。
唐健很自信地告訴記者,自己在漢正街做了多年生意,已經可以算作比較“成熟”的創業者。對他來說,漢口北的發展前景遠遠大于風險和挑戰。他把很多漢正街的老客戶往漢口北帶,希望大家都能過來,快點帶動人氣,“市場的成熟要靠入駐商戶們共同努力。”
一周往來三次兩邊鋪面都沒閑著
漢正街和漢口北之間來往的班車,袁兵每個星期總要坐上兩三次,去看看鋪子。
袁兵在漢正街做箱包皮鞋生意20年,去年在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買了兩間鋪面,目前店面正在緊張籌備中。
袁兵說他在漢正街有兩個門面,都不是在主干道上。“我女兒幫忙賣箱包,十平左右的小門面,東西都堆得滿滿的,車沒法進來,主要是賣零售和周邊的零售商來小量進貨。”袁兵介紹,他的貨源主要是來自湖南和廣州一些皮具廠,拿價有點高,所以進貨量不大。
搞批發,重在薄利多銷。袁兵一直想把生意規模擴大,這樣進貨量大,也有議價空間,可降低成本,但在漢正街受門面的限制很大,動彈不得。去年當他聽說不少朋友在漢口北買商鋪后,也動了心思。
考察市場后,袁兵在漢口北批發第一城買了兩間鋪面,當時是6000多元一平米,他準備繼續做皮具。
“漢口北將來肯定是生意重心和發展方向。”袁兵說,漢正街的鋪面如果不拆遷,也可以作為一個零售窗口。他身邊不少在漢正街做生意的朋友都是這樣。
在漢口北批發第一城鞋業皮具城,離“永順鞋店”不遠的一家箱包店,老板張紅仿同樣來自漢正街。上周五,記者來到店面時,他正忙著擺放各種箱包,他老婆在招呼客戶。
“生意比去年好多了。”張紅仿告訴記者,他在劉店買房了,打算在這里扎根了。
在漢正街暨濟箱包城經營四年后,2008年10月,張紅仿在漢口北批發第一城鞋業皮具城一二樓分別買了一間店鋪。
“不知那邊(漢正街)的政策會怎么樣,這邊的購物環境不錯,適合搞批發。”和唐健一樣,張紅仿兩邊的店鋪也在同時經營,不同的是,他只身來到漢口北,自己的叔叔“留守”漢正街。據張紅仿介紹,當初和他一起來漢口北買鋪經營的不下十家。
交通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周五早上的漢口北,肖詩橋正氣定神閑地坐在自家店面的大堂里喝著功夫茶。
他的玖通和商行位于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酒店用品城的一樓,街道兩旁都是他的店鋪,加起來共有18間鋪面,全部打通。一邊在營業,主要是各種酒店用品、餐具茶具和茶葉等;另外一邊則正在裝修。
“2009年開了對面那家鋪面,去年又開了這邊這家,主要是賣福建老家的各種瓷器和茶葉,”肖詩橋說:“我以前是在上市公司做,后來被調到華中區來,正是覺得漢口北這邊發展機遇很大,于是開始了自己創業。”
性格溫和、講話慢條斯理的肖詩橋說自己的商鋪一半是買的,一半是租的,經營成本算下來有好幾百萬,光裝修就花了一百多萬。他說:“就是看中這里的市場環境比較好,車可以開到四樓,現在全國只有義烏和漢口北是這樣的物流條件。”
在肖詩橋看來,新市場不可能一開始就火爆。他感覺目前交通還需進一步完善,公交線路還需要多加幾條,省客集團的長途客運站正在建設,輕軌延長線2013年通車,到時候市場就會成熟。
他笑著說:“目前壓力不大,市場有一些減免政策。估計最多兩年這里的生意就會好起來,2013年進入正常運行,2015年能火爆。”
“現在我們這里80%都是回頭客,一是產品有特色在市面上比較少見,二是我們服務態度好,客人進來后買不買沒關系,喝喝茶交個朋友。”
家住漢陽的陳女士就沒有肖詩橋淡定,2008年,她以每平方米約5000的售價,花18萬購買了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一套二樓的商鋪,面積36平左右。當時陳女士想,投的錢不多,放在那試試看。
哪曉得,2009年漢口北開盤均價漲到7500元,2010年開盤均價沖上12800元。如今陳女士鋪子每平方米已漲到2萬元,兩年賺了3倍,她直后悔買少了。
近日硚口區和黃陂區政府就漢正街外遷舉行首場政府層面的承接轉移聯系對接會。雙方要求漢口北國際商品交易中心拿出相當規模的市場鋪位,優先考慮承接漢正街市場的陸續外遷,最大限度保障漢正街市場商戶對經營物業的需求。同時,漢口北加快倉儲設施建設,12萬平方米倉庫按計劃今年8月完成對外發租。
卓爾控股漢口北集團有關人士介紹,為了承接漢正街轉移,漢口北目前商鋪只對漢正街商戶出售。漢正街總經營面積約200萬平方米,漢正街有證商戶約11.7萬家,加上無證的有15萬戶。漢口北批發第一城今年將完成300萬平方米的物業面積的建設,最終門面有20萬間,超過了漢正街總面積,他們的物業體量是足夠的。
杜絕無證戶入場
該人士介紹,招商進場時,他們將對經營戶的營業執照進行嚴格的審核,基本杜絕無證戶入場。
市場一期已開業鞋業、皮具、小商品、酒店用品等7大市場,今年服裝、輕紡、小商品二期等四大市場將陸續開業。卓爾控股漢口北集團負責人表示,將按照市場的預定開發順序,陸續全面承接漢正街產業轉移。將構筑集鞋業、小商品、皮具箱包、酒店用品、五金機電、服裝、家紡家電、日化用品、兒童用品、汽車等十大專業批發市場為核心,國際品牌主力店為支撐,以大型商業廣場、大型物流中心、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等為配套的國際化交易市場。
對于很多商戶選擇兩個市場兼顧,漢口北方表示理解,對多數商戶來說,漢正街與漢口北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漢正街進行改造轉型后,將成為商貿旅游區。對一個品牌大戶來說,到時候漢口北將成為經營總部,漢正街作為一個零售的窗口。
黃陂區政府表示,區政府將成立承接專班為商戶提供最優質服務,在稅收方面給予優惠措施。并調動全區資源,加快完善客運站、公交線路、學校及醫院等生活設施等各方面配套基礎建設,盡最大可能為市場轉移和盡快繁榮提供最好的外部條件,其中長途客運站確保今年5月1日動工。
“老字號”走出“新經濟業態”
漢正街素有“天下第一街”美譽,漢口北能否接過漢正街曾經輝煌的旗幟,打造“天下第一市”?卓爾控股漢口北集團董事長閻志表示,漢口北對漢正街的承接不是復制,而是提升。漢口北將從大規模招商到全力招大商招好商相結合,從簡單承接轉移到與產業升級相結合,從專注內需到做好國際國內兩大市場相結合等三個方面著手,加大配套投入,加快建設,年內將建成規模達到300萬平方米,成為“中國第二、中部第一”專業市場。十二五期間,市場面積將達到800萬平方米,成為當之無愧的中國最大,最先進的商品交易中心。
閻志表示,漢口北將針對漢正街大戶,提供優惠政策,認真做好漢正街市場外遷的承接,維持原有商氣。同時,漢口北將改變現金、現場、現貨的百年交易習俗,發展現代金融結算手段;通過漢口北先進的倉儲物流系統,徹底告別肩挑背扛的落后貨運方式;借助配套工業園區,改造前店后廠小作坊式,實現規范化、高效率的生產模式。
擁有500年歷史及數以萬計商戶的漢正街,是武漢最大的“老字號”。卓爾控股漢口北集團表示,市場在承接市場轉移過程中,將讓它們在漢口北落戶、生根、壯大。同時,對于商貿批發環節出現的總代理、總經銷等新業態,將格外加以重視和引導。在沿海產業向內地梯度轉移的形勢下,依托產業配套資源和成本優勢,鼓勵商家走出國門,拓展國際市場。
以漢正街為代表的武漢商業有買全國賣全國的傳統,銷售渠道網絡廣泛,商貿輻射能力較強。在漢正街轉移到漢口北之際,黃陂區表示將以茂盛的商貿業為依托,大力發展空港經濟、總部經濟、電子商務等新經濟業態。
漢口北
不是復制漢正街
漢正街:400億打造旅游商貿區
“漢正街改造,是硚口五年內的最大任務,”硚口區區長胡勤華在日前舉行的武漢市十二屆人大七次會議硚口代表團審議會上曾這樣說。
在他心目中,“十二五”末的漢正街將大變樣,不再是現在的臟、亂、差,而是大樓林立、交通通暢,是武漢新的購物天堂;不再是現錢現貨的批發,而是集展示、零售為主題,發展樓宇經濟。那時候的漢正街,逛起來就像逛武廣一樣,干凈、整潔、讓人心情愉快。
而目前漢正街許多商鋪,仍是“前店后廠加住宿”的“三合一”模式,存在嚴重消防隱患。隨著車輛急劇增加,交通也日益擁堵。
胡勤華介紹,漢正街的改造將按分批關閉、整體規劃、捆綁打包、分片開發等步驟進行。將投入400億元,今年將啟動12個地塊的拆遷工作,在2014年底之前,完成19宗地塊的拆遷,同時興建20萬平米的商業和公共建筑,將漢正街改造成集商貿、商業、金融、旅游等多種商業形態于一體的高端商業中心。
“改造后的漢正街,除新建住宅樓,還將新建20萬平方米公共建筑,3至4個地標性建筑;道路“四縱四橫”,基礎設施完善,徹底消除各類事故隱患和交通擁堵。”
而此前,漢正街管委會書記姜文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明確表示,漢正街的發展目標正是重新定位于現代化商貿旅游區,以商貿為主,融購物旅游、文化休閑、會展、信息服務等功能于一體。按這一目標,今后的漢正街將不再僅局限于傳統的商品貿易市場,還將是一個旅游購物中心。
從最初的小商品流通市場,到如今向現代化的旅游綜合商貿區轉變,漢正街的轉型是本質上的轉型。
“它符合未來漢正街的發展趨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張光忠說,“漢正街的改造應將現代與傳統相結合,傳承‘老商魂’,打破現在的區域界限,將漢陽的龜山部分與漢正街連接起來,成立獨立的漢正街新區,統一規劃、統一打造。以傳統漢正街和它的水文化為核心,打造旅游商貿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