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革基布名城加快紡織業發展
【中國鞋網-鞋材輔料新聞】1月25日,總投資8000多萬元的尤溪縣合利塑膠有限公司第一期干、濕紡生產線試運行,正式投產后每天可產布5.5萬米;春節后,第二期項目的9條濕、干紡也將動工安裝。
合利公司大干快上,是“中國革基布名城”尤溪縣搶抓海西機遇,加快紡織業發展方式轉變,邁上跨越發展的一個例子。2010年,全縣79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產值41.67552億元,比增42.2%;實現稅利12407萬元,比增62.5%。“燙金”名片帶來聚集效應“原材料實現了一條龍供應,大幅降低了成本!”溫州人、福建永強合成革有限公司負責人王遷說,前年尤溪縣獲得“中國革基布名城”稱號,他們就是沖著這塊牌子來的。去年初,來自溫州的永強等6家合成革企業入駐尤溪,總投資10.5億元,達產后,年消化革基布約2億米,年創工業產值30多億元,年創稅利2億元以上;現已完成投資5億元,部分項目投入生產。尤溪縣紡織協會會長余作樹告訴我們,尤溪縣有紡紗—織布—染整—服裝(涂層)這樣一套較完整的紡織產業鏈,又有“中國革基布名城”這張燙金名片,尤溪逐步成為紡織項目匯聚的“洼地”。2010年,尤溪縣共引進紡織項目23個,固定資產投資達43.75億元。
針對紡織業總量不大,結構不合理,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尤溪縣從省內外高等院校取經引智,加強政策扶持引領。他們專門出臺19條舉措,實行新產品開發、新技術與新設備引進、節能減排、品牌打造、人才引進以及稅收貢獻獎勵等扶持。去年金融機構新增貸款75%用于紡織企業項目,鼓勵成立行業擔保公司,引導產業“塊狀”發展。尤溪縣中泰紡織有限公司從中受益不淺。“引進新設備能獲獎勵,新增產能可享受稅費返還,‘政策套餐’讓我信心滿滿。”中泰公司董事長楊會璋說,去年公司投入800多萬元,從意大利進口6臺自動絡筒機、高速整經機,企業用工省了三分之二,每噸產品還多賣200多元;產值1.2億元,比上年增長一倍,上繳稅收400多萬元,可獲得縣里稅收返還30多萬元。
尤溪縣洋益紡織服裝公司也從“政策套餐”嘗到甜頭。公司“大帽山牌”PU革基布獲福建省名牌產品稱號;投入390萬元安裝的循環流化床鍋爐,節約能源15%,不但兩年半可收回成本,還獲得40萬元節能減排獎勵補助。據統計,2010年,產值超億元紡織企業從2009年的4家增至9家,產值超5000萬元企業25家。
- 上一篇:皮革成為宜賓經濟發展的先導性產業
- 下一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