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運動鞋服產業誰來整合?
【中國鞋網-要聞分析】本周四清早,北京市民發現:下雪了!這是過去110余天北京地區第一場感覺得到的降水。紛紛跑出踏雪的人們已經不管這場雪是該算到去年冬季還是今年春季了,只顧盡情呼吸著久違的潔凈和濕潤……
與市民見到雪時的喜悅表情不同的是,原本最需要雪的京城周邊各滑雪場的經營者們,卻不以為然:要指著老天下雪,我們早關門了。
過去幾年,北京周邊陸續出現了一些滑雪場,吸引了不少愛好者。這些雪場利用先進的造雪設備,把自來水直接變成了雪,保證滑雪愛好者一年中4個月有雪可滑。也許是不用靠天吃飯并真的可以賺錢,也許是生計所迫,最近,北京、天津等一些北方城市的市區,也開始出現小的雪場,這其中就包括著名鳥巢里的“冰雪世界”。前幾天到天津,記者發現為奧運會足球賽而修建的“水滴”體育場外面也鋪設了“雪道”……
沒有調查過這些建在奧運場館內的雪場,每年能給經營者帶來多少利潤,但可以想象的是,對于鳥巢這樣花幾十億建造的豪華體育設施的維護運轉來說,這些錢也許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潑冰造雪對于場地的損害,則是顯而易見的——2010年7月21日和8月8日,鳥巢舉行了兩場國際足球賽,客隊分別是英國的伯明翰和西班牙的巴塞羅那,但鳥巢松軟的場地顯然不能給觀眾帶來一場高質量的比賽。而場地的情況或許就和上一個冬天的冰雪節有關。
水立方變成“游樂場”,鳥巢成為冰雪樂園,“水滴”凍成了冰滑梯,這既是所有者、經營者的無奈,也是對各地建高造價體育設施的警示,更深層次也反映出,我國體育產業的迷茫和混亂。
上個月曾有一個很讓人吃驚的消息,京城數一數二的健身品牌——青鳥,一夜間關閉了其大部分營業門面,據說和經營狀況有關。隨著大中城市人口素質的提高,城市居民對于健身的需求高速增長,青鳥在這種背景下關門,外人實在難以理解。但是如果有人看到遍布各寫字樓的瑜伽館、健身房、(曾經最火的)舍賓俱樂部,你會感嘆:競爭激烈,魚龍混雜,真假難辨,誰想干起來都很困難。
不只是經營場所,中國的體育產品也是千難萬難。記得我們小時候最有名的品牌叫“利生”,后來出了康威、李寧、匹克,再后來安踏、361、康踏……什么賣得好就做什么,哪種營銷手段有效就用哪種。你一漲價,其他人就一起促銷,讓你的占有率迅速下降……國內品牌市場一片混戰,外國品牌穩如泰山。結果是,盡管中國的體育用品加工能力占據了世界的半壁江山,但是,中國依然沒有世界知名的大品牌,這么多家體育用品生產商加在一起,還趕不上一家外國品牌。
賽事贊助也是體育產業的一部分。經過了上世紀對中國足球的瘋狂投入后,中國企業對于體育賽事的贊助突然“挑剔起來”:一般國內賽事看不上,高級別國際賽事贊助不起,最后國內比賽紛紛裸奔。相反大洋彼岸那個NBA賽場邊,卻有很多美國人看不懂、中國人看不到的中國企業廣告。
一段時間以來,韓國的圍棋界對于中國頗有微詞:國際賽事冠軍你們自己認為沒少拿,但國際賽事的贊助和組織卻很少(只有一個春蘭杯)。中國企業是否也該為圍棋多出點錢了,何況你們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應該看到,包括亞洲的足球賽事、花樣滑冰大獎賽等電視轉播率高的賽事在內,和日本韓國相比,中國的贊助企業的確很少。這和中國經濟起步較晚有關,也和認識和引導有關。
有數據顯示,體育產業正在成為越來越重要的經濟支柱,美國人均一年用于體育方面的開支達到1200美元,日本、西亞等國約300美元,中國卻只有幾十塊人民幣。如此前景廣闊的市場,誰來管,如何更好地開發?該有人想想了。
- 上一篇:中國鞋業緣何屢遭反傾銷
- 下一篇:耐克CEO離任,中國品牌能得到什么啟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