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最后的手工布鞋廠
【中國鞋網】每天清晨6點,家住成都市花牌坊街的黃先德都會準時起床,簡單洗漱后,便開始一天的工作:打開卷簾門,來到廠房的一張桌子前,在昏暗的燈光下,將鞋楦一個個敲打進先前制作好的布鞋內。天亮后,他就起身將一塊印有“國營成都三江鞋廠”的牌子立放在廠房外。這是成都市區內最后的一家手工布鞋廠。
54歲的黃先德,是這家布鞋廠的承包人。從1979年進廠至今,他已經在這兒干了31個年頭了。有著80多年歷史的國營成都三江布鞋廠前身是一個手工作坊,隨著市場的發展和為了解決就業問題,政府將其收歸國有并成立了布鞋廠。1971年工廠從三多里搬到現在的花牌坊街,三江布鞋開始為成都市民所熟知。最紅火的上世紀80年代,廠里有300多人,每月生產的鞋子有近萬雙,市場上供不應求。
在紅火的時候,黃先德被鞋廠派往上海學習布鞋楦子的制作。“制作楦子是制鞋中最難的,特別是對于一些異形腳,它能保證鞋子上腳后的舒適度。”學成歸來后,黃先德成為廠里的骨干,曾多次為黨和國家領導人量身定制過布鞋。
隨著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布鞋市場開始逐漸萎縮,曾經熱鬧的廠房漸漸變得冷清,到了今年,廠里只剩下黃先德和另外兩名工人,每天他們在面積不到30平方米的兩個車間里忙碌著,堅持用傳統的手工制作布鞋。“制作一雙布鞋,要經過30多道工序,每道工序一點都不能馬虎。”黃先德告訴記者,光是生產男鞋鞋底的布料,就厚達28層,用的布達到1.6米長。納好的鞋底要放到熱水中浸泡,用棉被包嚴熱悶后,再用錘錘平整、曬干。“目前廠里每天的產量只能達到6雙。為了買到一雙合適自己的布鞋,許多顧客都要排隊等上2個多月。”
“到年底把剩下的材料做完后,我們就不做了。”到年底,黃先德就退休了,做了31年布鞋的黃先德眼中有些無奈。
現在,黃先德已經給跟隨自己多年的制鞋工具找好了新的主人——成都一位收藏家,早將這里能搬動的東西都預定了,“多年后,我們只能在博物館見到鞋楦、縫紉機、板凳座椅這些工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