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鞋服產業集群效應凸顯光芒四射
中國鞋網10月25日訊,溫哥華冬奧會,申雪、趙宏博舉起金牌的一剎那,冰場內鎏金飄舞。電視鏡頭不經意地掠過領獎服,上面那微微上揚的安踏商標,格外顯目。
兩年前的北京奧運會和十幾天后的廣州亞運會,中國、朝鮮、立陶宛、伊拉克、塔吉克斯坦、白俄羅斯等國家隊的裝備上,361度和他的泉州兄弟們,演繹了和即將上演泉州品牌的世界聚會。
作為產業的一面旗幟,5年之間,泉州制造正從舊的圈子跳出,開始敲擊創造之門。即便在危機肆虐的金融風暴中,泉州創造依然光彩奪目。
如今,“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加快建設經濟強市”是泉州發展的嶄新命題,泉州產業在一張縱橫交織、巨大又精深的項目網絡上,演繹出日益精進的增長乘法。
集群壯大
千億產業首次崛起
5年前,晉江英林孕育著一個關于茄克的夢想:一座世界級的“國際茄克城”和中國第一所“茄克大學”。
這一年,在福建0.5%的土地上,800家原料生產商、200家輔料生產商、900余家貼牌廠商和上千家自主品牌制造商構筑起的茄克王國超越了紐約、巴黎。這當中,英林貢獻了8成力量。全球最大的定制化市場研究咨詢公司TNS用數據做了最好的佐證——在全球,每100個成年男性所穿的茄克中,有12件產自晉江。這里已成為世界“休閑茄克”產業鏈最完整、銷量最大的區域。
5年之后,小鎮的茄克夢如花綻放:“全國服裝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茄克工作組”和“中國茄克色彩研發基地”紛至沓來,第一個國家級的“茄克實驗室”、第一所規劃完善中的“茄克大學”成為英林人的驕傲。
盡管擁有世界第一桂
冠,茄克也只不過是泉州紡織服裝森林的一棵大樹。從1980年石獅“估衣攤”算起,已過而立之年的泉州紡織業擁有超千億元的身價。憑借童裝、運動裝、面料、印染等各領域了不起的產業鏈條,她渴望5年后,成為泉州第一個超兩千億元產值的集群。
在泉州經濟版圖里,紡織服裝投射的是傳統產業成長的剪影。2009年,泉州五大傳統產業產值首次超過3000億元,并在今年前三季度繼續保持20%以上高增長。而在更廣的范圍,新興集群正長出新芽。今年1—3季度,五大新興產業的產值已逾800億元,現價增長76.3%,超過了去年全年的產值。
有媒體用“三級跳”來形容泉州石化過去的5年。福煉、中化兩大項目落戶——位列全國九大煉油基地——中國首個集煉油、化工和成品油營銷一體化的合資項目全面投產,這樣的路徑見證著泉州石化集群的一路狂奔。由此而生的集群效應不僅催生了運輸、倉儲等物流鏈條,還帶動了原油中下游產品的生產和開發。石化產業鏈招商正成為新的主題,以泉港為例,僅今年就吸引了19個石化大項目入駐,總投資高達235億元。
經歷了3年淬煉的南安“光谷”,同樣照亮著未來。全國最大建筑屋頂應用太陽能發電項目——福建海西光伏發電系統正得到國家首批金太陽示范工程的垂青,或許年內項目就將并網。投資20億元的福建最大太陽能項目也成功落戶,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100億元。
創新精進
品牌吸引世界目光
2006年11月2日,巴蒂爾第一次穿著匹克鞋站在豐田中心,數十家媒體的聚光燈掃過他腳上的PEAK標志。“從此在NBA休斯敦火箭隊的賽場上,有了中國的姚明,也終于有了中國的產品。”央視國際這一評價,高度褒揚泉州名牌在世界頂級籃球聯賽中初次亮相的意義。
5年之后,簽約NBA明星已不是泉州品牌界的新鮮事。這期間,泉州企業開始在世界賽場上聚會,并創造了無數激動人心的瞬間:中國體育品牌第一次和世界排名第一的運動員合作、第一次進軍西甲賽場、第一次登上聯合會杯舞臺、第一次直接與世界足球頂級聯賽聯姻……
激動人心的還有泉州品牌的創造力。5年之間,三個中國頂級服裝設計師帶著柒牌、利郎、卡賓,第一次走上巴黎、米蘭、紐約時裝周的紅地毯,代表中國品牌首次敲開世界時裝的“天堂之門”。此外,泉企還打造出世界最大的竹纖維生產線、中國首臺人造血管機、簽下國內奧運史上最大單筆贊助……
各式各樣的實踐逐漸匯聚成整個產業的共識。以陶瓷為例,泉州陶企年開發個性化新產品達2萬多種,重點研發的“重質陶”約占新產品的40%—50%。2009年全市81家單位參與了64項各級標準的制修訂,創出了參與標準制修訂的單位數及項目數歷史之最。目前,泉州國家級名牌數高居地級市前列。
單槍匹馬的企業產品創新顯然也代表不了泉州創造。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去年底,光電企業、院校、機構攜手,催生了泉州首個技術創新聯盟。隨即,數字視聽、紡織機械等聯盟也都一一出現,并有望在3年內形成10家行業創新聯盟,打開新的創造力之窗。
資本加碼
泉州板塊亮相歐美
2006年的末端,潯興總裁施能輝在深交所的輕輕一敲,誕生了“中國最富裕的拉鏈企業”。
這一年,泉州的上市企業數定格在23家,他們在香港、新加坡、大陸深滬市場,演繹著“三足鼎立”。
4年過去,攻略天下的泉州上市英豪上升到55家,他們的資本腳步邁向歐洲、美洲和澳大利亞,在世界經濟舞臺書寫傲人的泉州記錄。2009年,美國納斯達克的鐘聲第一次送給了泉州人,喜得龍由此成為首家登陸納斯達克的中國快速消費品生產企業。2010年的春天,資本的聚光燈跨越萬里,在德交所的高級市場,照亮了一個新名字——中宇衛浴。這位泉州來客,不僅把我市的資本版圖首次擴展到歐洲,還在法蘭克福締造了中國海外上市史的兩大紀錄:國內首家在歐洲成功上市的衛浴企業、中國在德交所募集資金最多的企業。一個月后,三宏化纖奔赴澳大利亞上市,成為福建在澳主板的首個嘗鮮者。
在亞洲市場,泉州資本的神奇之旅還在繼續——首家直接在馬來西亞交易所掛牌的外國公司、首家在韓上市的中國企業、中國本土純運動品牌在海外資本市場的最大融資規模……
今年初,“推動企業上市、提升管理水平”千人大會讓泉州的資本舞步更絢麗、管理風暴更堅決。未來,“121工程”將是泉州新的上市藍圖:力爭用3—5年的時間,累計完成改制企業1000家,培育上市后備企業200家,實現境內外上市企業100家。
經濟添“綠”
低碳攻略彰顯智慧
5年前的泉州第一份循環經濟專項規劃,在很多人看來,是泉企集體走向“綠色”的啟蒙者。
如今,泉州經濟已在自己編織的低碳攻略中收獲自信。
作為男裝“左岸”服飾的擁有者和設計師,洪金山的另一個身份是中華環保聯合會的環保大使。他的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之行,帶去了一件“紙質茄克”。如果一件棉質或麻質衣服需要兩年的降解時間,這件“紙質茄克”,只需半年就能完全降解。這樣的產品如今備受歡迎,上柜不到一個月就宣告脫銷。
上海世博會“低碳派對”也擠進了泉企身影。華泰集團把泉州陶瓷貼上世博會的展館。它的成功秘訣來自于與山東省科學院合作的全球首條陶瓷太陽能板生產線。蓋奇的志愿服則成為特許產品的一員,它與臺灣長勝紡織合作推出的纖維素纖維冷轉移印花技術,可節約65%—80%的能源和2/3的用水量。
更為遼闊的環保視野里,南安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石材循環經濟綠色產業基地,其碎石綜合利用率已超90%;德化是中國第一個不冒煙的陶瓷產區;泉港石化正打造“國家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園區……泉州的“綠色經驗”已有更多心得。
站在“十一五”的末端,過往5年的這些生動記憶,不過是歷史中點下的頓號。在我們心中,泉州依然是一輛剛剛掛擋的戰車,盡管經濟總量已經達到一定規模,但建設“經濟強市”是一場橫跨“十一五”、“十二五”的持久戰,轉變提升依然任重道遠。
兩個多月后,“十二五”的大幕就要拉開,因為有了轉方式、求創新的驅動,泉州的經濟舞臺足以讓人延伸出無數斷想。誰將帶來下一個產業驚喜?我們一起期待。
普通員工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車間
兩年多來,王杏珍每天上班,一抬頭就能看見車間門口醒目的“SBS拉配部王杏珍車間”幾個大字。
“那種感覺是無法形容的!”王杏珍動情地說。5年前,她剛當上車間主任;如今,職務不變,不同的是,她擁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車間。
一個車間名小小的前綴,是王杏珍所在的潯興拉鏈走向現代管理的細節體現。在全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浪潮下,2005年,潯興拉鏈完成股份制改革,并于2006年12月成功上市,成為全國第一家上市的拉鏈企業。“潯興從家族企業向現代企業制度轉軌,由此打下制度性基礎。”福建潯興拉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吳樂進告訴記者。在公司管理變革的進程中,發生在王杏珍身上的故事,足以生動地折射其中的變化。
“十幾年前剛進廠時,我只是一名清潔工;而現在,我管著300多名員工,比許多小企業的總人數還多。”王杏珍自豪地說。2007年,在一次員工座談會上,有人提出對一線工人進行精神鼓勵,吳樂進當即提出用優秀員工的名字命名車間,以彰顯其個人價值。之后,經過層層篩選,王杏珍等3人脫穎而出,從公司高層手中接過了鐫刻著自己名字的車間牌,由此誕生了“SBS拉配部王杏珍車間”。
“如果沒做得比以前更好,怎么配當整個公司的典范?”在王杏珍看來,車間牌雖是一項榮譽,更是一種責任。車間的每個細微之處,都成為她關注的焦點。以往拉鏈頭的土坯做壞了,整個拉鏈頭都會報廢,她發現這一問題后,就將拉鏈頭的帽蓋啟開,把拉鏈頭的拉片進行再利用,以降低廢品率。幾年下來,王杏珍的車間無論是產量還是管理,都表現出色。去年,公司推出為基層優秀員工頒發特殊津貼制度,她又一次脫穎而出,獲得享受總裁津貼的待遇。
生產管理中的員工激勵制度轉型,僅僅是潯興管理變革中的一抹亮色。“SBS商標最初的含義是SHI’S BROTHERS&SISTERS(施氏兄弟姐妹),一聽就是家族企業。但經過多年努力,企業已建立起相對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從潯興原先的家族企業角度來說,吳樂進是一名“外人”;如今,已融入資本市場的潯興股份,將一家上市公司鄭重地交予了以他為核心的管理團隊手中。
潯興的“管理升級”之路,恰是5年來泉企探尋管理變革的一個縮影。無論是掀起管理領域的“洋務運動”,還是政府搭臺、高管輪訓,眾多泉企的管理變革之路越走越遠。緊隨潯興,福興拉鏈成為泉州第二家上市拉鏈企業,安踏、特步、匹克等潯興的合作伙伴也紛紛上市,上市泉企從紡織鞋服業等擴展到箱包業、裝備制造業。今年,“上市熱”更為升溫,截至10月中旬,上市企業總數已達55家,相比潯興上市之際,不到5年時間,已經翻了一番。就連5年前成立的泉州市職業經理人協會,如今會員準會員也已發展到500多名,佐證泉企波瀾壯闊的管理變革路。
圍繞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現代化工貿港口城市,優化產業布局,整合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完善產業配套與分工,壯大產業集群,培育龍頭企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成為我國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紡織服裝基地、鞋業基地、建材基地和物流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