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道之以德”的管理內控思想
控制,是管理的基本手段,其對象包括人、事、物和行為的控制,孔子的“道之以德”主要講的是對人的控制,他主張以“德治”為核心,雖然他也承認“齊之以禮”,即以禮義制度為規范行為的外在控制。但他最強調的組織管理要以道德價值為導向進行控制,這是最根本的控制,是最佳的控制。在管理方面,管理人的行為是表面的,能管住一個人的心才是高境界的管理控制。所以,孔子的主要管理思想可概括為強調以人的思想為中心的“人治”,同時輔之以禮為法規的“法治”。
對孔子這一管理思想運用得好的案例當數松下幸之助,日本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最欣賞孔子的這一套注重人內在的、心理的、精神的和價值觀為準則的控制手段。松下說過:“當你有100個雇員時,你處于第一線,即使你對他們叫喊和推打他們,他們也會跟隨著你。如果團體增加到1000人,你就不必處于第一線,而是處于中間,當組織增加到10000萬時,你威嚴地坐鎮后方,對前方的人表示感謝。”這里的感謝,便是以德感召員工。在松下看來,維持企業的控制,關鍵還是要靠共同的價值觀,因此,他反復告誡部下:“如果你因誠實而犯了一個錯誤,公司是非常寬容的,把這個錯誤當作一筆學費來對待并從中吸取教訓,但是如果你背離了公司的基本原則,你將受到嚴厲的處置。”
孔子在《禮記-緇衣》中說:夫民,教之以德,齊之以禮,則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齊之以刑,則民有遁心。“什么意思,就是說,對老百姓如果用道德來引導他們感化他們,再用禮教來整頓他們,那么,他們就會人心歸服你,親近你,向往你;從心里面服從你,如果你用政法的條款來誘導他們,用刑罰的厲害來整頓他們,他們不是逃跑逃避,就是去鉆法律的空子。逃避成功,他們不但不會感到羞恥,反而會自鳴得意。這就沒有起到管理的根本目的。
所以,孔子一生主張以德治人。在《說苑-政理》篇中記載了這么一個故事:孔子的學生子路受命治理蒲縣,走馬上任前去拜見孔子,請教為政之道,孔子說:“蒲縣這地方,民風剽悍,的確不容易治理。但請記住我這幾句話:誠信待人,就可以統攝勇士。寬厚公正,就可以容納大眾;勤勉廉潔,就可以得到上級的信任。”子路到任后,牢記老師的教誨,嚴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模范的道德行為,感化了蒲縣的老百姓,從而使這個很難管理的地方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用現代管理語言來說,孔子的“道之以德”就是強調管理者通過自身的模范行為,把一定的價值觀念灌輸到組織成員的頭腦中去,使之化為發自內心的自覺行為。這是一種強調內在控制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作者:王貴國 來源:中國總裁培訓網)
在線咨詢
快捷留言
- 請問我所在的地方有加盟商嗎?
- 我想了解加盟費用和細則。
- 留下郵箱,請將資料發給我謝謝!
- 我對加盟有興趣,請迅速聯系我!
- 我想了解貴品牌的加盟流程,請與我聯系!
- 請問投資所需要的費用有哪些!
- 上一篇:上司用人持什么標準?
- 下一篇:領導一個國際團隊:3個聰明方法
- 驗證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