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密碼:只愛自己人
上周和EMBA的同學聚會,久未謀面,席間照例問問大家的新動向,一個同學說剛換了工作,隨即遞過來新名片,是一家和他原來的公司同行業,但名氣小得多的公司,職位也沒有高很多,問起跳槽的原因,回答是,去投奔他的前老板。
俗話說三十歲前靠能力,三十之后靠關系,跟著老板跳槽的員工不乏其人,帶著一群下屬走來走去的老板也不是少數,無它,對雙方來講,無非是第一時間選擇了自己人。 幾天后,又聽說原來柯達的鐵三角,在零售業,授權經營管理上頗有名氣的三位高級職業經理人,在離開柯達若干年后,重新聚首,一起加入一間連鎖護膚美容公司,準備大干一場,又是一個機會到來,大旗一揮,找自己人來共同奮斗的例子。
職場里的自己人,從以前的國企年代,到今天的國際公司,含義從較簡單的來自同一學校或同一地區的老同學,老同事,發展到現在的同一種族或操著同一語言的人。而這種用自己人的習慣,可以說一直充斥著職場的上上下下,私企往往有成群結隊的家里人,老鄉,老臣子們;國企有一起扛過槍,下過鄉的人;而外企里要找的自己人,則更為復雜,由于范圍擴大到了全世界,所以只找同學或親戚變得不大現實,于是廣泛意義上的同學在同一國家上過學,英國系,美國系的;或者老鄉最好是同國家,不行就同一個大洲也湊活,甚至是通常不怎么待見彼此的歐洲各國,也愿意用一些歐系背景的自己人。
十幾年在外企摸爬滾打的經驗總結下來,最喜歡用自己人的當屬日本人和臺灣人,不但是在公司里傾向于重用和提拔本地人,甚至是代理,供應商等價值鏈的上家或下家都喜歡用自己人。所以日本的廣告公司,代理商往往隨著他們的上家走向全世界,日本公司寧愿等它們一起成長也不愿意找當地成熟了的外人。在柯達的時候,為了更好地服務在婚紗攝影業隊伍龐大,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的臺灣婚紗影樓們,公司設置的專業影像部,上上下下都是臺灣人,畢竟自己人更好說話。
其次是中國人和歐洲人,中國人就不用說,自古以來就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傳統,我自己眼見的,河南人的公司,不但高層是河南人,連司機也是河南同一個城市的武警學校畢業的;媒體里也不乏這樣的情況,北大中文系,武大中文系和復旦新聞系的前輩們在不少平面媒體里做到了高層,中層里的校友們也齊刷刷的不少。(來源:8020人才網)
- 上一篇:職場顧問的職場告白
- 下一篇:4招破解職場女性的“27歲定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