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門紀念館6830雙布鞋紀念在日死難勞工

中國鞋網8月16日訊,南京江東門紀念館廣場上,擺著一雙雙黑色布鞋;臨時展廳內,掛著一幅幅直刺心肺的照片,無論是看著一雙雙布鞋,還是注視一張張照片,觀眾們的神情都一樣的凝重。昨日,《不能忘卻的歷史——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5周年特別展》在江東門紀念館舉行,悼念二戰期間被俘到日本的中國死難勞工,擺放布鞋正是特別展的主要內容之一。據悉,展覽將持續舉辦60天。
2000多名戰俘被迫害死在南京壩子窯
這次展覽是由江東門紀念館與中國受害人勞工聯誼聯合會、臺灣高金素梅辦公室、臺灣人民文化協會、旅日華僑中日交流促進會、花岡和平友好基金管理委員會共同舉辦的,分為三部分,分別為日本強擄和奴役中國在日勞工罪行、日本殖民統治和奴役臺灣地區人民的罪行、日本槍口和皮鞭下的南京勞工,通過大量的圖片、文物和歷史資料,揭露了日本強擄中國勞工,其中包括戰俘和普通百姓,在中國占領區、日本本土極端惡劣的環境下從事繁重勞役的罪行。
在第三部分,展覽突出介紹了“日本槍口和皮鞭下的南京勞工”的悲慘境遇。1937年南京淪陷后,侵華日軍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驅趕幸存的南京市民掩埋尸體,卸載貨物。1941年,日軍南京碇泊場司令部在浦口地區建成了“三井碼頭”和“華北碼頭”,作為掠奪華中礦產資源的主要轉運基地,從北京、上海、太原、武漢、蕪湖等地戰俘集中營,押來4000多名戰俘,以及從安徽、江蘇等地掠來的大批民工,在長江碼頭充當苦力,于是,這兒成了“浦口戰俘集中營”。在日本槍口和皮鞭之下,先后有2000多名戰俘長眠在浦口戰俘營附近的壩子窯。
1943年到1945年,6830名中國勞工冤死日本
史料記載,從1943年到1945年,日本共強行綁架169批、共計38936名中國勞工到日本135個工地從事重體力勞動,有6830名中國勞工客死異國他鄉。戰后,日本右翼勢力企圖抹殺、淡化這段殘酷的歷史,中國人民和日本有正義感的人士為了維護歷史真相、討回公道進行了不懈的斗爭。紀念館廣場上擺放的6830雙布鞋,就是悼念在日本遇害的中國勞工。
來自石家莊的76歲老人路先生的父親當年在被擄至日本當勞工期間遇害,回憶起這段歷史,路先生依然十分難過。他對記者說,參與這次活動既是表達對家人的追思,也是想告訴大家珍惜和平的生活環境。
一想到自己被強擄到日本的父親,勞工家屬劉同娟就淚流滿面,她說:“那些長輩臨走的時候,連鞋和衣服都沒有,我們擺上這些布鞋,意味著一片心意,讓父輩在天堂也有鞋穿。”
參加紀念活動的臺灣地區知名人士高金素梅女士說,不論是當年被強行拉到日本做工的受難者和家屬,或是歷經南京大屠殺的死難者和幸存者,都是日本軍國主義的受害者,兩岸命運休戚與共,應團結在一起,共同為找回歷史真相和公道努力。
記者了解到,這是高金素梅繼2009年8月組織“還我祖靈團隊”與來自大陸各地的“在日殉難中國勞工控訴團”,于東京聯合舉辦控訴活動動后,又一次參與海峽兩岸及日本的民間團體在南京聯合舉辦的歷史紀念活動。
為何擺放布鞋?
中國的傳統喪葬文化非常講究壽終正寢。在彌留時刻,死者須穿上壽衣。在不少地區漢族的習俗里,如果死者是男性的話,腳上要穿黑色的布鞋,而如果是女性的話要穿藍色的布鞋。
花岡和平友好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王紅說,當年被強擄到日本的中國勞工沒有鞋穿。這次活動的主要意義有兩個:一是為了維護當年遇難者的尊嚴,二是為了讓兩國人民銘記歷史,從而更好維護中日友好關系,促進世界的和諧發展。
布鞋由誰擺放?
據了解,這次布鞋擺放活動的參與者有當年被擄勞工中的幸存者及遇難者家屬,他們來自河北、山東、天津等省市。海外華僑、日本友人、臺灣同胞等也參與了布鞋擺放活動。
中國細菌戰受害者訴訟原告團團長王選認為,擺放的一雙雙布鞋,聯系著一個個普通人的命運。“用擺放布鞋這種形式很直觀,很有規模,能給人一種心靈的打動,也是一種行為藝術,是非常好的紀念方式,通過這種形式,普通人的生命得到紀念。”
南京和平集會紀念
抗戰勝利65周年
8月15日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65周年紀念日。當天上午,來自海內外的華人、二戰被日本強擄勞工遇難者家屬、日本友人和南京各界人士等100多人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和平公園舉行集會,敬獻花圈,祭奠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中的30萬遇難同胞,紀念抗戰勝利65周年,共同祈禱世界和平。
和平集會上,紀念館館長朱成山表示,在這個具有紀念意義的日子,來自海內外的各界人士在這里舉行和平集會,體現了人們反對戰爭、追求和平的意愿。只有牢記歷史,以史為鑒,才能面向未來,實現世界持久的和平。
日本銘心會南京第25次友好訪華團、神戶·南京心連心會第14次訪華團、長崎日中友好希望之翼訪華團、大阪府立學校在日外國人教育研究會、日本紫金草合唱團等日本友好團體代表拉著“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的橫幅,表情凝重。他們在發言中譴責日本軍國主義的暴行,呼吁日本政府正視歷史,汲取教訓,加強反省,實現真正的中日友好。
據了解,自紀念館建立以來,日本銘心會每年的8月15日都會前來舉行和平集會和悼念儀式。銘心會訪華團團長松岡環說,他們堅持每年到這里集會,就是為了表達對所有南京人的愧疚之情。她會一如既往地呼吁所有日本人都能牢記歷史。
江東門紀念館《館史》昨日首發
昨日,在中國抗戰勝利65周年紀念日這天,一部反映江東門紀念館25年建設發展的新書——《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史(1985-2010)》,由南京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并在紀念館舉行隆重的首發式。
紀念館館長朱成山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又稱“江東門紀念館”)于1983年12月開始籌建,1985年中國抗戰勝利40周年之際正式建成開放,成為全國抗戰系列第一座紀念館;后經1994年至1995年,2005至2007年兩次擴建,現在場館展陳面積擴大到1.2萬平方米,館藏達15萬多件,其中,各類文物達2.5萬件,成為“國家一級博物館”,也是古城南京的“新地標”。
據了解,紀念館建成開放25年來,累計接待海內外觀眾達2500多萬人次,其中,接待來自美、日、德、英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人士100多萬人次,獲得世界十大黑色旅游景點、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十大紅色旅游基地等一系列榮譽。
- 上一篇:武漢一鞋企創業成功不忘扶持殘疾人
- 下一篇:離職前起貪念 盜竊產品鞋被批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