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鞋企立足于企業文化建設
中國鞋網8月3日訊,近日,運動品牌李寧更改了LOGO,試圖實現品牌的重塑。對此,業內人士表示,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做品牌已經變成做文化,企業文化反映在終端,不僅是一句口號,更多的是這個品牌試圖帶給消費者的一種價值觀。
“對于企業來說,文化不僅是‘錦上添花’,立足于‘人心’的文化管理將成為傳統管理的補充,帶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蓖ㄟ^對部分泉企進行考察,來自廈門大學管理學院的教授和國內知名咨詢公司的專家針對泉企如何做好企業文化建設提出了建議。
文化建設要分三步走
主持人:通過考察,您是如何看待泉州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現狀,對于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來說,如何有針對性地進行企業文化建設?
胡寧濤:從企業文化建設上來看,泉州企業目前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的企業,文化建設的意識還比較薄弱;第二個階段的企業,文化體系已經構建,有一定基礎,但是對于文化落地沒有明確思路;第三個階段的企業,文化建設已經比較成熟。
不同階段的企業,接下來要做的事情不同。第一個階段的企業應該要做的是構建一個符合企業發展、同時符合大多數員工共識的文化體系;第二個階段的企業,文化體系已經形成,就應當建立一個相應的機構,來推廣企業文化;第三個階段的企業,文化建設已經比較成熟,就應當開始思考文化變革的問題,如何實現文化管理,將文化轉化為生產力。
周波:總體來看,泉州不同企業對于企業文化的認識差距非常懸殊。泉州部分企業對于企業文化的認識還存在偏頗。部分企業在講到企業文化的時候,著重展示員工宿舍、員工食堂,以及對員工滿意度的調查,實際上這些只是人力資源的一部分內容,并不能稱之為企業文化。真正的企業文化,應該是企業經營理念的體現,是企業的一種價值觀。
企業文化應注重個性
主持人:每個企業的特點以及所從事的領域都有差異,對于不同的企業來說,在文化建設上是否也應采用不同的方式?
周波:一個企業從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就有自己的文化內涵在里面。因此,對于企業來說,進行文化建設的時候,著重點應當在于挖掘和提煉出自己企業所獨有的、個性化的企業文化。微軟的企業文化很好,可是對于泉州的鞋服等傳統制造業來說,如果單純去模仿微軟的企業文化,一定會出問題。
在考察中,可發現企業在文化建設上的理念不盡相同,比如國輝鞋業提出了“一個團隊、一個夢想”;七匹狼將狼文化作為一種圖騰。企業文化建設不是一個口號,不是一種作秀,應從企業自己的實際出發,突出企業個性、行業個性和地域個性。比如說,泉州“愛拼才會贏”的思想就是一個地域個性,這種個性融入企業文化中,就較容易獲得員工的認同感。
侯朝輝:通過設計來確立一個企業的主流文化,再通過各種傳播方式,讓員工接受這一主流文化。這個過程的關鍵點就在于,企業文化帶給員工的應該是一個實實在在能夠達到的愿景,而不是一句空頭口號。比如“家”文化在泉州企業中體現得比較明顯,那么將“家”的概念樹立為企業的主流文化之后,如何在企業中體現一種家庭成員間的情感分享,體現一種博愛的思想就很關鍵,這一文化真正落實后,員工和企業就能形成一種利益共同體。
文化管理是一種趨勢
主持人:對于企業文化建設已經比較成熟的企業來說,應當如何將其上升到管理的層面?
胡寧濤:很多民營企業對于文化管理還很陌生,認為文化就是文化,管理就是管理,兩碼事。事實并非如此,文化建設最終目的還是為了管理,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要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就是怎么調動起員工的積極性以及他們的潛能。尤其在一些科技含量比較高的行業,比如電子信息、軟件、動漫等。
對于腦力勞動,管理者很難通過計件的方式對員工進行考核。在這種情況下,通過文化管理培育共同的價值觀,使全體員工的能夠融入企業中來,變被動管理為自我約束就成為一種新的管理模式。
周波:某種程度上來看,文化管理是借助“民心”,由下而上實現的管理,員工的行為取決于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而一般職能管理是借助權威、制度來實現的管理,員工的行為是一種被動性行為。在現代管理中,關鍵在于通過文化管理來填補基于制度的傳統管理所產生的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