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歐盟反傾銷中國鞋企改用非真皮材料
中國鞋網7月06日訊,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昨日(7月5日)獲悉,為應對歐盟對中國皮鞋進行反傾銷,有超過九成的溫州鞋企已經開始采用PU合成革等非真皮原材料制鞋,以盡可能地降低反傾銷帶來的損失。
溫州華得利鞋業公司副總經理馬忠良昨日透露,包括奧康、金帝、巨一等企業在內,已有不少出口歐盟的鞋業公司已經開始使用布料及PU合成革等非皮制材料,以規避歐盟對中國皮鞋征收16.5%的反傾銷稅。
馬忠良告訴記者,由于歐盟對來自中國的真皮征收反傾銷稅,使用非真皮材料后,就規避了反傾銷的風險。
據透露,由高檔PU合成革制成的男裝在歐洲市場較受歡迎,PU女鞋在歐洲市場也銷售居多。
奧康宣傳部王海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他們公司也有一些布面的鞋子出口歐盟,自從歐盟對中國皮鞋實施反傾銷之后,他們公司重點生產的都是這類不列入反傾銷的鞋子,比如意大利的訂單,基本上都是這類布鞋。
馬忠良告訴記者,除了采用非皮制材料外,企業也將目光轉向了東盟國家。由于中國-東盟自貿區實行零關稅,溫州鞋企便借助近日舉行的中國溫州名優產品博覽會,在東南亞國家尋得一些新的市場機會。
溫州市上周五召開第37次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鞋革產業轉型升級行動方案。根據方案,溫州市將重點提升鞋都工業園,鼓勵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大力推進品牌培育、發展自主品牌等。
王海龍表示,上述方案可以解決鞋企用地緊張等問題。鞋企可以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制造成本優化、技術創新和品牌的打造方面。
馬忠良表示,盡管歐盟中國的皮鞋采取反傾銷會令皮制鞋企業出口受損,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也有利于推動PU材料的技術進步。國內市場對PU鞋的消費量增長很快,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由于反傾銷造成的損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