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鞋材企業赴河北保定投資
中國鞋網06月29日訊,河北保定安新,猶如20世紀80年代的晉江陳埭,街道兩邊都是破舊的石頭房子,路面也還是泥濘的石頭小路。
走在街上,你會發現奔馳車、運貨卡車、拖拉機、三輪車,形形色色的運輸工具幾乎塞滿了每條巷子,沿街的鞋材甚至占用了街邊的公交站臺,鞋釘、皮革、無紡布等鞋材的商店分列在路邊,一片雜亂無序。
但這一片雜亂和無序的背后卻孕育著一片繁華,吸引著不少晉江鞋材企業來到這里,配售一些制鞋原材料:晉江潤達鞋材有限公司斥資幾百萬新建的德國復合生產設備將正式投入生產,誠長通過天津港把發泡材料賣到這里,正翰則早在幾年前便在這里開起了辦事處……
保定,已經成為晉江鞋材力拓內陸腹地的第一站。
新市場的吸引力
“早在八九年前,河北便開始陸陸續續出現了一些鞋廠。這兩年,河北的鞋廠數量逐漸增多,這里成為國內中低檔運動鞋的重要產區。”樹輝鞋材有限公司總經理丁樹輝告訴記者。
現在,只要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在國內各個鞋城批發市場中,一般會有前后兩條街,前面這條街賣的是河北做的運動鞋,后面則批發晉江運動鞋。“這兩條街批發的鞋子在價格、質量上相差甚遠,河北鞋現在就是主打低端流通市場,步二十年前晉江鞋的后塵。當然,正因如此,關于河北保定周邊的各類鞋材配套也逐漸成形。”
早期,在保定做鞋子,買一顆鞋釘都要跑到晉江;隨著河北制鞋企業越來越多,這種狀況亟須改善。而這也吸引了不少晉江鞋材老板的目光。哪里有鞋,哪里就該有鞋材配套,這是絕大多數晉江鞋材企業出師河北的真實想法。
不過,即便河北制鞋已經漸成氣候,但整體鞋材配套市場仍然處于粗放的低端階段。
據介紹,河北一帶的制鞋目前仍然是季節性分明,也就是說,按季節生產,這樣一來,為了降低成本,他們往往采購邊角料來生產,甚至找一些低端材料來取代,這其中更不乏偷工減料的拙劣做法。“一塊做中襯的海綿可能要4厘米厚度才達標,但在河北只要用3.5厘米就能出產了。”陳長沙曾這樣調侃道。
正是看中河北對低端鞋材的大量需求,晉江鞋材紛紛把家門口的生意做到了河北。不過,這當中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應該是:晉江鞋材已經處于全面轉型升級的高速發展階段,這個時候出現的河北市場將成為晉江鞋材逐漸擺脫低端定位的緩沖帶。
“晉江鞋做品牌了,都往高端方向在走了,我們這些鞋材也都逐漸定位高端,但是原來那些差點的產品線不能說扔就扔,河北市場便給我們原本的這些產品提供了一個排水管道。”正翰無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長春的心中一直這么盤算著。
在河北做了五六年鞋材配套的丁先生也這樣認為,“那時,我帶著5臺復合機器從岸兜去了河北,做了這么多年,規模未曾擴大,但是我相信,只要給予時間,河北這個市場日后會快速膨脹起來!”
市場尚處較原始狀態
一路小石泥濘,路邊違章搭蓋的鐵皮房建筑就是制鞋作坊,“一到下雨,這里的路就不能走了!”潤達復合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長沙告訴記者,這里的基礎設施配套特別薄弱,這跟當地旅游大縣的定位密不可分,當地政府對工業園規劃相對不重視,任由不規范制鞋作坊肆意發展。
由于缺乏統一規劃,河北保定制鞋產業一直發展緩慢,市場已經接近飽和,張長春更用了一個形象比喻向記者說明一切,百來個晉江人過來做生意,河北市場就經不起折騰了!
正因如此,硬件設施的薄弱和原有市場趨近飽和成為晉江鞋材拓展內地市場的攔路虎。此外,當地人脈關系的復雜也讓晉江鞋材在拓展路上倍加謹慎。
“在保定,鞋材生意相對很簡單,基本上是現金買賣。誰也不敢像在本地做生意,讓下游鞋廠賒賬。”陳長沙說,外地去討生計,要特別留意當地的人際關系,最好能借助當地的人脈關系,至少不會吃大虧。
陳長沙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出師河北的晉江鞋材企業的擔憂。張長春告訴記者,自己在河北開辦事處已經有好幾年了,當地人拿多少錢,他就給多少貨,一直都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晉江鞋材在當地一直都是‘價廉物美’的象征,十分暢銷,這與本地鞋材配套商形成了某種意義上的競爭關系,所謂強龍斗不過地頭蛇,要么你就找個當地人合作,要不在當地保持低調些,現金交易或許量做不上去,但卻可以把風險降到最低。”
背靠晉江市場“大本營”
雖然,陳長沙們把保定作為自己企業拓展內陸市場的第一站,但是他們也清楚,在拓展內陸市場之余,晉江市場這個“大本營”絕對不能拋棄。
到過或沒到過晉江陳埭的人都知道,諸如安踏、特步這些知名品牌都來自這個小鎮。鞋業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鞋材市場的繁榮,陳埭還是華東地區最大鞋材市場。有數公里長的“鞋材一條街”。據說,在這條街上,每年的鞋材交易額近30億元。如今的陳埭已開始由過去的“陳埭跑全國”轉為“全國跑陳埭”的新景觀。
現在,晉江陳埭鞋材市場已經發展成為集鞋業原輔材料批發、零售、儲運、鞋機展銷為一體的專業市場,年交易額達80億元,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鞋材市場之一。特別是孕育多年的“中國鞋都”能提供鞋樣設計、鞋業科研、物流倉儲、管理咨詢等綜合服務,就像一個鞋業大超市。
于是,雖然晉江鞋材企業一次次把觸角伸向內地,但絕不會忘記盤根錯節地深耕“中國鞋都”。
提起晉江鞋都,張長春一直嘖嘖稱贊,中國鞋都是世界級的鞋材大本營。
“如果能夠把晉江的優勢和河北市場相結合,那么能夠產生的效益將會很可觀。這也是我們下一步所要考慮的。”張長春表示。
記者在采訪時了解到,除了本地廠商外,在陳埭做鞋材生意的還有來自浙江、江西、臺灣等國內省市和韓國、意大利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廠商。產品除了供應本地鞋廠,還有河北等地的鞋廠不遠千里到陳埭采購。晉江市制鞋工業協會有關負責人說,陳埭已基本成為鞋材集散地。
陳長沙還補充說,晉江目前已具備部分“集散地”功能,但規模、檔次有限。以后晉江鞋企拓展市場更需“主動出擊”,轉戰世界各市場。“背靠晉江這個‘大本營’,然后向全國乃至全球的其他鞋產區進軍會是一個大趨勢,目前我們只不過是踏出第一步而已”。
- 上一篇:2012加拿大全球皮革產量將超180億
- 下一篇:以高質量黨建引領皮革行業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