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老化危在中層
朋友徐總擁有一個抗衰老的生物工程項目,希望我能對該項目怎樣實施提出意見而且進行評估。
徐總觀點:對衰老生物學的研究不僅是為了延長人類的生存時間,更是為了讓人的一生更加健康。
實話全說,對于如何有效經營抗衰老保健品的方法,我目前的確尚未找到,但這讓我聯想到企業的衰老問題。人的衰老,最先的征兆在其行動或身體方面表現得并不明顯——衰老是從人對變化的意識、對生活的態度和對人生目標的認識開始的。人生,有一個生命周期。企業如人,也有一個生命周期。雖然一個企業如果正從盛年期滑離,那么其各種“癥候”僅從財務報表中卻不一定能看出來;但是調查顯示,最初的“癥候”卻可以從其企業文化中表現出來,而且在企業中層經理人中表現得尤甚。
圣吉認為(《第五項修煉》作者),大部分失敗的公司,事先都有許多的癥兆顯示它們已經出了問題,然而即使有少數管理者已略微察覺這些現象,也不大會留意。整體而言,組織往往無法認清即將迫近的危機,無法體認這些危機的后果,或提出正確的對策。
事實上,企業老化會因其市場萎縮、效益及其整體形象下降、產品結構老化和融資能力頹化,導致生產經營舉步維限。
企業老化,與人生一樣是時間的法則、自然的規律,誰也無法抗拒。這時,企業中層多么希望共享企業發展的成果,要求升職、期權、加薪。而企業呢?其養人的成本總在不斷增加。為了擁有高薪和權力,企業中層內部斗爭尖銳而缺乏活力,原因在于,可供大家發展的機會往往已不會太多。比如,一個老企業,其人際關系與利益關系千絲萬縷,就像機關一樣每一個位置都有人在哪里待著,又都是企業的老人,誰想把它理順已經很難,更難的是挪出一個新的職位。因此,新職員在老企業謀求發展的空間相對就少得多,其組織中的人員老化尤其是中層老化漸漸就形成了。仿佛一局死棋,難以破解。
企業老化,原因主要在于企業組織伴隨著規模擴大而日漸錯綜復雜。由于日漸擴大而致下情不能上達,造成溝通阻隔,使權責劃分呈現混淆不清的現象。其中,越級指揮與報告的情況一再發生,使高階主管更不愿授權,以致其大事小事一把抓。結果,優秀干部無法獲得升遷,且派系糾紛與內斗日益激烈。
當以上現象出現在某個企業時,這個企業就已顯示出步入老化階段了。
企業老化,還有深層原因。“大部分的管理團體都會在壓力之下出現故障,團體對于例行的問題可能有良好的功能,但是當遭遇到使人感到威脅與困窘的復雜問題時,團體精神似乎就喪失。”哈佛大學長期研究團體管理學行為的學者阿吉瑞斯不僅這樣認為,而且還一針見血地指出,組織學習效果不彰的原因,是因為大部分的中層經理人害怕,在團體中互相追根究底的質疑求真所帶來的威脅,學校訓練使我們害怕承認自己不知道答案;大多數公司只獎勵善于提出主張的人,而不獎勵深入質疑復雜問題者。
企業如人,不同階段存在不同的認識。在青春期,企業中層意識到做正確的事情比做更多的事情更能贏利,會通過增加銷售來形成利潤;而處于衰老期,企業中層則認為,通過削減支出來形成利潤,即利潤的產生是可以通過減少要做的事情而不是增加要做的事情來實現的。
回到徐總的理論,應將人體自然衰老的生物學過程視為一種疾病,進而實現對這個過程加以操控、治療和延緩。
一個有意思的例子。在以色列建國的時候,這個國家能否生存下來還是個問題。于是,有人問開國總理大衛。本。古里安,他是不是在指望奇跡發生。古里安總理回答:“我們不會指望奇跡發生,我們是在為奇跡發生作計劃。”
企業不也正是這樣嗎?在年輕時,我們會熱血沸騰,心中充滿理想主義色彩,希望迫不及待地改變世界;當年老時,我們想保存能量,擔心的是如何生存。
因此,對風險采取逃避的態度,根源在于企業老化(衰老)與中層想保存實力。其本質自然潛藏于生命周期里:跟勇于承擔風險的年輕人完全不同,企業中層喪失了在能量充沛的時候才承擔得起的責任。
企業老化,危在中層!(來源:網易博客)
- 上一篇:九段總裁,成就未來
- 下一篇:領導一個國際團隊:3個聰明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