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堵”與“疏”
隨著南非世界杯本周開幕,無數球迷已開始提前熱身進入“備戰”狀態。據中華英才網調查,近50%的職場人認為自己會因晚上熬夜看球,而在工作中感到困乏。一些企業高管人員明確表示,擔心球迷員工因為熬夜看球耽誤工作,認為開賽后員工遲到、請假的現象將明顯提升。
為了減少員工因觀看世界杯影響工作,部分企業出臺了“臨時性管理規定”,希望通過掛鉤績效、獎金的方式來遏制員工看球。在某知名物流公司擔任市場專員的劉濤告訴記者:“6月初公司頒布了應對世界杯的‘新招兒’,不得不改變了我的世界杯看賽計劃。遲到一次扣100元,遲到三次扣發本月獎金,無故請假點名通報。這讓我們看球心里也一直不踏實。”
一家金融機構工作的魏先生則告訴記者,公司主要對看“世界杯”方面規定了許多“不準”,比如“世界杯”期間,“不準無故遲到”、“不準無故請假”、“不準帶啤酒進辦公室”等并張貼在了辦公室的通告欄上。但球迷員工們則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很多路途較遠的球迷安排好時間表,如果太晚的比賽當天就加班,待在辦公室里看電視,這樣第二天保準不會遲到。(摘自新快報)
世界杯馬上要開始了,讓眾多球迷期待與興奮之余,也讓企業的一些管理者因擔心員工看世界杯影響工作而寢食難安。
對于上面提到的,企業出一些新規:“不準無故遲到”、“不準無故請假”、“不準帶啤酒進辦公室”等,并張貼在了辦公室的通告欄上。這讓我想起一次培訓課上老師提過的一個問題“假如某地區公安機關在5-6月期間嚴厲打擊販毒活動,那我們想像一下這個地區接下來會出現啥樣的情況”,學員們眾說紛紜,有的說“毒販子改行了”,有的說“吸毒的人會減少了”等等,老師最后給出的答案是既不是毒販改行了,也不是吸毒的人減少了,而是這個地區這段時間“毒品價格一定上漲,而且毒販子的販毒手段一定會比以前更高明”。
以上兩個案例讓我想到管理當中的“堵”與“疏”的問題。任何事情,我們要想解決都要從源頭抓起,要去疏導,而不能等事情發生時候再從末端去堵。就像治水一樣,如果不從上游開始就建好疏通渠道,光從下游去堵的話,我們只能等著看災難的發生。
不管是做管理還是訂制度,道理都是一樣的。要讓毒品不再泛濫,應該在吸毒者身上多花點功夫。去幫助改變已吸毒者,教育警戒未吸毒者,減少吸毒者的數量。如果沒有了對毒品需求,就沒有了毒品市場,沒了有毒品市場就沒有了暴利,沒有了利還會有人趨之若騖嗎?再說世界杯的問題,球迷對足球的癡迷我們是無法去改變的,但我們可以正確的加以引導,讓這種癡迷對工作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想辦法改變他們的癡迷程度,改變他們的癡迷的方式等等。比如可以大力宣傳熬夜對身體的傷害、合理作息的重要性,再比如宣傳怎樣熬夜對身體的傷害最小等等。
對于一些鐵桿球迷又處在關鍵崗位上的員工,在世界杯期間主管加大對其的關注度,增加溝通的頻率,適當地調整一下他的工作安排等等。我想這些都是一些比較積極的“疏”的措施。筆者了解一家企業,對這件事不但沒有去“堵”,反倒在自己的網站上做了個競猜活動,鼓勵員工去猜每一輪的賽事,還設了專門的獎項。這樣可能會將很多的矛盾化解在無形中,而不是用一些懲罰的措施去強迫員工,激化矛盾。同樣的一件事情,不同的理念,管理的方式完全不同,管理的效果也一定不同。
“堵”為權宜之計,“疏”才能治本,我們在管理過程中,要多做一些疏的事情,多制訂一些疏的制度,讓我們的管理更加有效果。對待管理中的問題,都力爭做到既治標又治本。把我們資源用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去,做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來源: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 作者:樂山)
- 上一篇: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到底如何投放?
- 下一篇:企業怎么做培訓規劃?










